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資本賬戶開放和金融服務開放

資本賬戶開放和金融服務開放

發布時間:2021-06-27 07:33:12

① 資本賬戶要不要開放取決於

資本賬戶開放取決於:

  1. 這將取決於可投資人民幣資產的可獲得性和流動性、國內金融市場和對沖工具的發展、及其對中國政策的判斷;

  2. 這些都意味著人民幣正式入籃之後,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和國內金融改革可能會繼續提速、而非隨著人民幣正式加入特別提款權戛然而止;

  3. 隨著更多的國外機構在國內募資和發行產品,人民幣市場的寬度和深度也會進一步改善。

總結:資本賬戶要不要開放取決以上辦法。

② 如何對待資本賬戶開放

論壇顧問、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論壇成員、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國泰君安證券高級經濟學家林采宜、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袁力、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論壇理事、SAC中國宏觀研究主管邢自強、北京艾億新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論壇理事會單位代表、國家開發銀行首席國際業務顧問李山、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李運;論壇特邀嘉賓、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丁寧寧、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司長郭建偉、新天域資本投研負責人黃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都鐸投資公司中國經濟和策略總監馬青、慕容投資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趙眾;論壇特邀研究員、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參加了本次會議。 研討會上半場,盛松成、林毅夫分別就「協調推進利率、匯率改革與資本賬戶開放 」、「加快資本賬戶開放:弊大於利」發表了主題演講;研討會下半場,正反方論壇成員及嘉賓就資本賬戶開放的時間表、路線圖之規劃與風險等核心問題展開了進一步討論。本次會議由論壇秘書長王海明主持,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協辦。

③ 什麼是資本賬戶開放

資本帳戶開放是指不對資本跨國交易進行限制或對其採取可能會影響其交易成本的相關措施。這里有幾點值得強調,第一:資本帳戶開放不僅應當取消「匯兌和支付」方面的限制,還應當包括取消對「交易」本身的限制;第二:資本帳戶開放不僅應取消針對資本流動的限制,還應該包括取消對任何可能對資本交易成本影響的相關措施,例如「交易稅收和補貼」;第三,資本帳戶開放包括單一匯率或非歧視性匯率安排的要求,但不一定要求實行自由市場匯率,因為不能排除「硬盯住安排」或貨幣局的安排,如阿根廷和我國香港的做法。

資本帳戶開放的意義

進入20世紀80—90年代以後,資本帳戶開放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新亮點。當然,資本帳戶開放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對整個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是新事物,故對資本帳戶開放認識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

1995年,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舉辦的一次圓桌會議上,以智利為代表的一些拉美國家,根據其藉助資本管制有效遏制了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外部沖擊的經驗,再次肯定了資本管制在一定條件下的積極作用。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持不同的觀點。近年來,基金組織強調,要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款要求的自由兌換從原來規定的經常項目擴展到資本項目。他們強調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很難區分,資本類型也難以區分,並且對資本管制的持久作用表示懷疑。因而提出不是要不要實現資本帳戶自由化的問題,而是應如何實現,以及實現的速度和步驟的問題。

1997年,馬來西亞為應付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大鱷的沖擊,被迫實施了資本項目下的外匯管制。為此,曾遭到國際輿論的非議。當時流行的正統觀念是:即使有限的資本管制也是不能接受的;市場是神聖的,應該遵守市場自律調節的原則。然而,一年後俄羅斯金融危機的教訓,似乎改變了人們對資本管製作用的一些看法。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的一份《有關國家的經驗與資本管制的自由化》報告中,對資本管制在應付資本流動劇烈波動中所起的作用給予了關注,同時意識到開放資本帳戶這一問題的復雜性。該報告指出:「一定范圍內宏觀及金融政策的穩定是最為普遍的目標,一切審慎的措施在實現這一目標中均可能發揮作用。」不過,該報告同時也指出資本管制需付出一定的代價:「首先,限制資本流動(特別是當管制措施是綜合性的,涉及面很寬時)會影響正常的經常性交易,使正常的資本流動減少;其次,資本管制要付出非常大的管理代價,特別是當管制措施不得不拓寬以堵塞潛在漏洞時;再次,也存在通過管製造成對國內金融市場庇護的風險,還會延緩政策的調整,阻礙私人部門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最後,資本管制使市場信號扭曲,進而使實施資本管制的國家更難以吸引外資或使其籌資成本更高。」

另據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表明,資本管制的效力正在不斷下降,同時資本管制的成本卻在不斷提高。對東南亞國家資本帳戶開放和管理的研究結果表明,政府已開始意識到對資本帳戶的管理是低效的。如用低報出口、高報進口的辦法,或利用轉移價格和利潤的辦法,或通過改變交易時間和條件的安排,甚至通過行賄手段均可達到逃避管制的目的。尤其是在已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後,資本可通過經常項目渠道輸出入。

因此,實現資本帳戶的對外開放或資本項目可兌換,亦即實現資本在國際間的自由流動,其意義十分深遠,主要表現在:

(1)實現資本帳戶開放和貨幣可兌換乃是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無不實現了貨幣的可兌換,一些最發達國家且均已實現了資本帳戶開放和貨幣的自由兌換。相對來說,國家越發達,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則資本帳戶開放和貨幣可自由兌換的程度也越高。

(2)世界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將加速各國貨幣可兌換和資本帳戶開放的進程。世界經濟發展國際化的必然結果便是各國經濟相互聯系和融合的程度不斷加深,而作為其交往媒介的貨幣也必將逐漸國際化。這一國際化趨勢最突出的體現便是區域性國際貨幣歐元的產生。同時,資本的自由流動將促使金融服務的專業化,使國際經濟變得更有效率。取消資本管制將提高資源從儲蓄者向投資者轉移的中介效率。全球儲蓄將被分配到生產率最高的領域和地區。此外,自由化也可使國內居民有機會在國際范圍內對其證券資產進行分散組合,並有更多的機會運用國外新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巧。

(3)實施資本帳戶開放有利於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促進對外開放。目前國際間提倡推行資本帳戶開放,它可使我國利用外資和外匯管理體制符合國際慣例,適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其成員國的基本要求,從而減少加入世界性經濟組織以及吸引外資的障礙。此外,資本帳戶開放將有助於我國實施大經貿戰略,建立開放型經濟。對外開放不僅是物資的國際交換,更是生產要素的全面交流。資本帳戶的開放將不僅有助於商品勞務的廣泛國際交流,也同樣有利於國際技術經濟合作的不斷擴大。

(4)資本帳戶開放可加速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主要表現在:將密切人民幣與外幣的聯系,促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合理化;將促進貨幣市場建設,加速公開市場業務的運作和利率的市場化,改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能力;將促進對外經貿的進一步擴大,有利於國際收支的積極平衡;將進一步推動國內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使我國資本市場的規范化運作和有效性得到大大提高。

(5)資本帳戶的開放將為我國的金融以及其他產業部門帶來動態經濟效益。因為來自國外同業的競爭壓力將迫使國內的金融機構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努力降低經營成本,以提高其經營效率。同時,對改革和完善國內融資環境,提高國內企業資本運營和風險管理的意識和技能,轉換經營方式,以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等,均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

④ 資本賬戶開放 與資本流動什麼意思

資本賬戶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資本與金融賬戶」中的一支,不過現在說資本賬戶一般是指「資本與金融賬戶」。 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是一步步開放的,因為資本賬戶的開放也會帶來一些金融風險,在一個國家沒有具備資本開放的條件而實行開放會威脅到國家經濟安全,就像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東南亞各國。資本賬戶漸漸開放就是走向資本賬戶自由化,資本賬戶自由化通常是指一國允許其資本賬戶中的各種資本自由流動,即居民可以自由地進出國際金融市場進行投資和籌資,非居民也可以自由進出國內金融市場進行投資和籌資。資本賬戶自由化是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中力度最大的開放措施。發展中國家為了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彌補其工業化進程中的「資本短缺」,在實行利率自由化、金融業務和機構准入自由化的同時,也實行資本賬戶的自由化。

⑤ 開放資本賬戶的意義

資本賬戶開放與中國很多領域進行的改革密切相關,資本賬戶開放將能夠促進中國許多領域的改革。試舉幾例:(1)為了配合2005年7月21日進行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短時間內密集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做市商制度並引入即期詢價交易方式、開辦銀行間人民幣外匯遠期交易和銀行對客戶的人民幣外匯掉期業務等等。但是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比如遠期交易市場一直比較冷清,交易量非常小。通常情況下,銀行進行遠期結匯時,需要即期在國際市場借入一筆資金,在即期市場換成本幣進行投資,等到將來企業結匯時,銀行買入企業外匯同時償還外債從而抵補風險。如果不允許銀行在國際市場上自由借貸,銀行就不能很好地規避它的風險,遠期市場就難以有效地發展起來。
(2)WTO過渡期之後,中國金融服務業已經全面對外開放,這種金融業開放必然要伴隨大量資本流動。當外國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以及投資銀行能夠在境內給中國居民、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一系列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時候,就會極大地促進跨境資金流動,如果資本賬戶還進行嚴格管制的話,一方面管制的實際效果會很差,另一方面會妨礙我們獲得金融服務業開放應有的好處。
(3)中國現在的經濟開放度越來越高,貿易依存度達到70%左右,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規模達14221億美元,在商品和服務貿易規模如此巨大的情況下,就必須有相應的國際資產交易開放來對沖風險。目前,由於資本賬戶管制,大量經常賬戶順差所產生的對外債權由中央銀行集中持有,而這種對外債權通過民間主體進行運作是最有效的,由政府來做有很多困難,效率也低下。
(4)人民幣在周邊國家交易中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幣使用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我國貨幣當局對人民幣國際化態度比較消極,主要是擔心境外人民幣現金可能在將來某一天大量迴流,對中國經濟造成沖擊。然而如果資本賬戶是開放的,採取人民幣現金交易的情形就會減少,採取人民幣存款交易的情形就會增加,這時境外人民幣貨幣流通就與國內貨幣供給量沒有多少關系,我國貨幣當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積極性就會提高。
(5)推動國際貿易採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可以獲得減少外匯風險、增強金融實力、獲得鑄幣稅收入等巨大的好處,有實證研究估計,若2010年實現人民幣區域國際化,10年內中國可獲得近7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國際化利益。但是如果資本賬戶存在諸多管制,非居民不能方便地籌集和運用人民幣,國外貿易商就沒有動力接受人民幣。

⑥ 資本市場開放和資本賬戶開放是同一個概念嗎求解釋。。。。

資本市場開放你就理解成允許外資進來炒股;資本賬戶開放你就理解成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資本賬戶相當於前列腺,管開閘放水的;資本市場相當於膀胱,進來就到裡面去,出去也從裡面出。
資本賬戶開放了,外資就可以隨意進出;資本市場開放了,進來的外資才有事可干。

⑦ 中國資本賬戶應怎樣開放以及如何控制風險

一、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
對資本的跨境流動進行管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基石之一。在鄧小平啟動改革之後的三十餘年中,中國的資本賬戶管制政策一方面引導資本流向戰略性發展目標,另一方面維持著金融體系穩定。這一時期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經濟增長階段,此間中國年均經濟增速超過10%。此外,中國有保留的金融全球化使得改革能夠按計劃順利推進。在20世紀90年代,金融危機蔓延全球,新興市場受到重創,其中亞洲受創尤為嚴重。然而,中國相對封閉的資本賬戶緩解了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
中國的領袖們認為,中國經濟需要轉換發展模式,中國政府也為實現新的發展模式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嘗試。漸進的資本賬戶開放始於1994年。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幾乎取消了所有針對外國來華直接投資的限制,顯著放寬了對間接投資的限制(但仍然對間接投資進行額度管理),但跨境貨幣市場交易與金融衍生品交易依然受到嚴格管制。然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從2009年起已然加速。人民幣交易結算機制以及所謂的「迴流機制」,已經導致跨境短期資本流動面臨的限制顯著放鬆。香港的人民幣交易,則為利用人民幣匯率價差進行套利創造了大量的機會和風險。穩定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針對人民幣的套利交易變得十分火爆。香港等離岸人民幣交易市場的發展,以及針對跨境短期資本流動的部分開放,使得部分人士認為中國的資本賬戶要比官方政策表述的更加開放。根據有關估計,2014年中國跨境銀行信貸敞口達到一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的12%(Verma, 2014)。從2009年起,在中國事實上形成了資本流動監管的「雙軌制」:以美元結算的跨境資本流動仍然由隸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實行更嚴格的管理;然而,以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資本流動則由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的附屬部門管理,其監管力度遠較前者寬松。換言之,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踐,事實上已經為中國的跨境短期資本流動進一步松綁。
在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證實了這一動向。中國政府表示,將「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CPC Central Committee,2013)
因此,爭論中國是否應該開放資本賬戶已經沒有意義,這是因為中國政府已經做出了推進資本賬戶開放的決定。但是,討論資本賬戶如何開放以及以怎樣的速度開放,仍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資本賬戶開放的風險
從理論上來講,當一個國家管理其金融部門的能力達到一定閾值後,資本賬戶開放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資本賬戶開放能夠促進金融部門的競爭、促進投資多樣化,並且改善經常賬戶失衡。截止上世紀末,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經開放了資本賬戶。
然而,經濟學研究並沒有發現,對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在資本賬戶開放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必然聯系。與之相反,在資本賬戶開放與金融危機爆發之間似乎存在相關性。此外,有證據表明,資本賬戶開放可能導致不平等程度加深。
對中國而言更值得關注的是,有新的證據表明,資本賬戶開放將會加劇不平等。由Furceri和Loungani (2013) 完成的一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觀察了50個發達經濟體關於資本賬戶開放的案例。發現在資本賬戶完全開放的一年後,經濟體的不平等程度(用基尼系數來衡量)大約會增加1%,而五年後則會增加2%。

此外,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們還擔心,資本賬戶開放將會削弱一國制定經濟政策的能力。在資本賬戶開放方面,政策制定者總是處於「三難選擇」。經濟學家羅伯特.q蒙代爾通過將凱恩斯的相關研究進一步理論化,指出一個國家只能同時使用以下三種政策工具中的兩種: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對匯率的控制以及對跨境資本流動進行管理。
事實上,資本賬戶開放所導致的政策控制力削弱,可能比蒙代爾所言更為嚴重。有關部門可能徹底失去對貨幣的控制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選擇資本賬戶波動究竟在哪裡顯露出來:是在貨幣與信貸總量上,還是在匯率上。對中國而言,為應對三難選擇而對匯率進行干預,支付了巨大的沖銷成本。

⑧ 資金與金融賬戶的開放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是我國經濟國際化發展到較高水平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已進入資本輸出加快發展階段,企業和居民不斷增長的全球資產配置需求,催生了進一步放開資本和金融賬戶管制的需求。推進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符合加強和規范管理跨境資本流動的需要,有助於平衡國際收支和減輕貨幣升值壓力,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

簡單說就是跟國際接軌,與國際市場更加融合,出入境交流,貿易更加便捷快速。

⑨ 為什麼說我國資本賬戶沒有開放啊什麼叫做資本賬戶,為什麼我們沒有開放,開放資本賬戶的表現為什麼

資本賬戶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資本與金融賬戶」中的一支,不過現在說資本賬戶一般是指「資本與金融賬戶」。
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是一步步開放的,因為資本賬戶的開放也會帶來一些金融風險,在一個國家沒有具備資本開放的條件而實行開放會威脅到國家經濟安全,就像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東南亞各國。資本賬戶漸漸開放就是走向資本賬戶自由化,資本賬戶自由化通常是指一國允許其資本賬戶中的各種資本自由流動,即居民可以自由地進出國際金融市場進行投資和籌資,非居民也可以自由進出國內金融市場進行投資和籌資。資本賬戶自由化是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中力度最大的開放措施。發展中國家為了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彌補其工業化進程中的「資本短缺」,在實行利率自由化、金融業務和機構准入自由化的同時,也實行資本賬戶的自由化。
下面轉載一篇文章
既然從某種意義上講,資本賬戶管理是匯率制度的一種補充,則在中國匯率制定走向完全浮動之前,如何明確資本賬戶管理原則,是中國金融戰略研究中繼匯率問題之後,必須說清的一個重大問題。

國際上大量學者通過的實證研究,比國內一些學者更堅定地認為,資本賬戶開放確實能促進經濟發展。但是,這是有條件的。如果假定條件不成立,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同樣是不確定的。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各國貨幣、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和機理看,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形成並延續至今的國際貨幣、匯率制度,是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從危機國家的內部政策看,沒有處理好匯率、資本賬戶開放和國內經濟、金融改革之間的關系,恰恰是危機發生的重要的內在原因。資本賬戶開放與危機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的「促發」或「防止」的關系。但資本賬戶開放對金融危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IMF調查回顧了35個經濟體金融自由化的經驗教訓,在發生危機的24個國家中,有13個在危機前的5年內完成了資本賬戶自由化過程。又對其中14次發生嚴重危機的國家進行進一步考察,發現9次危機中,凈資本流入在危機前2~4年內是大幅增加,超過了GDP3%的關口。當然,資本賬戶管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國際資本流動的異常發生,有助於應對因金融部門脆弱而造成的各種風險。在一國經濟結構或深層次機制存在扭曲的情況下,匯率制度與資本賬戶開放的不同組合,對宏觀經濟穩定的影響各不相同。

因此,匯率制度的選擇,往往需要將資本賬戶開放狀況作為重要的經濟背景或特徵進行考慮。從國際經驗看,總體而言,凡是在完全開放資本賬戶前實行靈活匯率制度的國家,所獲得的中期效果較好。而在匯率嚴重失調的環境下,資本賬戶管制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或者說,在匯率失調嚴重而套利收益足夠大時,資本管制的有效性會迅速下降。

上世紀80年代的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委內瑞拉和90年代的泰國、印度的案例,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印證了上述觀點的正確性。其實,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相關國在採取浮動匯率制之中,美國、加拿大、瑞士三國的資本開放時間較早,其他發達國家都是在長時間浮動匯率經驗積累之後才逐步開放的。日本是1980年、德國1981年、澳大利亞1983年、紐西蘭1984年、瑞典1989年、法國1989年、義大利1990年、西班牙1992年、冰島1995年。

在中國未來,必須堅持資本賬戶的開放,那是因為我國的經濟全球化需要金融全球化的配合;我國未來面臨的經濟、金融發展中的重大挑戰,需要放在國際金融市場環境中解決,如環境、資源的約束、居民財富高積累後的投資回報;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需要資本賬戶進一步開放的配合;以及隨市場開放度的擴展,資本賬戶管制有效性下降後不得已的選擇。同時必須看到,我國資本賬戶充分自由化的各種條件又沒滿足。簡單地擴大市場邊界,並不能給本土市場帶來效率。如果不堅持「以我為主」原則,有可能被迫融入別人市場,不但不會提高本土市場效率,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堅持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是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的核心原則。這一核心原則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在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擴大到一定的幅度,並在基本達到市場均衡匯率水平之前,仍宜保持對資本流出入的一定規模的控制。

第二,資本賬戶開放一定要與國內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相銜接。具體包括:要素價格機制改革、服務領域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和稅制的改革以及金融業充分的市場化改革,使得把包括金融市場內在的由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外部性,盡可能控制在市場可承受的范圍內。

第三,資本賬戶的開放應結合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雖然資本賬戶開放不能以人民幣區域化為單一目標,但可以沿著人民幣區域化這一主線,相互配合,逐步實現。在未來幾年內,資本賬戶開放既可以在外幣為主的環境中實現,也可以在逐漸以人民幣為主的環境中實現。這也許是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區別於一般轉軌國的顯著特點。原則上,今後凡是允許以外幣進行的資本跨境流動項目,也應允許人民幣進行。在管制的放鬆上,若情況相同,人民幣跨境交易的開放應先於外幣計價交易的開放。

第四,資本賬戶開放要與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提高宏觀調控的靈活性相適應。具體講,面對逐步開放後的巨額跨境資本流動以及可能產生的巨大套利壓力,往往會出現原來以數量、行政調控為主的宏觀調控有效性直線下降的現象。因此,必須做好充分准備,推行宏觀調控手段轉向以價格、間接(以激勵約束機制為基礎)工具調控為主。

第五,對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資本跨境流動,應採取不同的管制思路。其中,對非法及因政治因素的資金流出入,不是以通常的資本流動管理方式進行管理,而應通過反洗錢的方式解決。

(作者系國務院參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閱讀全文

與資本賬戶開放和金融服務開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滬深交易所減持細則 瀏覽:633
包鋼今日金屬鐠釹價格 瀏覽:215
2017年在冊合規交易所 瀏覽:79
在哪可以學基金理財呢 瀏覽:575
杠桿業務收益 瀏覽:533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瀏覽: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並管理辦法 瀏覽:327
香港金融機構運營人員 瀏覽:11
關聯交易操縱利潤 瀏覽:177
期貨公司員工可以兼職嗎 瀏覽:721
深圳市萬宏泰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09
東方電熱股票吧 瀏覽:29
外匯作為記賬本位幣 瀏覽:369
短線貴金屬是什麼意思 瀏覽:328
石油期貨能放多久 瀏覽:713
全國燃氣價格 瀏覽:135
中原證券考試 瀏覽:17
企業短期融資福建 瀏覽:629
93汽油批發價格走勢 瀏覽:550
基金持倉比率什麼意思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