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有哪些金融機構
1、 聯邦儲備系統(中央銀行體系)
美國的聯邦儲備系統是根據1913年《聯邦儲備法》建立的,該系統由三級金融機構所組成:
聯邦儲備委員會。它是聯邦儲備系統的最高決策機構,有權獨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美聯儲由七名理事組成。在聯邦這一級的機構中,美聯儲系統還設立「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其構成是聯邦儲備委員會的七名委員加上五名各區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由12家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輪流擔任,其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為常任成員)共12人組成,它是聯邦儲備系統中負責進行公開市場買賣證券業務的最高決策機構。此外,還設立顧問委員會。
聯邦儲備銀行。美國將全國劃分為12個聯邦儲備區,在每一個儲備區內設立一家聯邦儲備銀行,作為該儲備區的中央銀行。
會員銀行。根據《聯邦儲備法》的規定,所有向聯邦政府注冊的商業銀行(即國民銀行)必須參加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向州政府注冊的州銀行可自由選擇是否加入聯邦儲備系統。
2、商業銀行
美國的商業銀行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就是國民銀行,即根據1863年《國民銀行法》向聯邦政府注冊的商業銀行,一般而言這類銀行都是規模較大,資金實力雄厚的銀行;第二類是根據各州的銀行立法向各州政府注冊的商業銀行,一般稱之為州立銀行。這類銀行一般規模不大。
a、 商業銀行以外的為私人服務的金融機構
這類金融機構主要是指儲蓄信貸機構,他們主要是通過吸收長期性儲蓄存款來獲取資金,並將其運用於較長期的私人住宅抵押貸款上。具體而言,這類金融機構包括:儲蓄貸款協會、互助儲蓄銀行、信用合作社及人壽保險公司。
b、 商業銀行以外的為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
這類金融機構主要有銷售金融公司、商業金融公司、投資銀行、商業票據所、證券經紀人、證券交易所和信託機構等。其中,銷售金融公司主要是對消費者、批發商和零售商發放貸款。商業金融公司則是按一定的折扣購買企業的應收帳款。投資銀行主要是包銷公司及政府證券。商業票據所負責推銷企業的短期證券。證券交易所主要是為證券在二級市場上的交易流通提供一個場所。
3、 其他金融機構
主要是指養老金基金和貨幣市場互助基金。其中,養老金基金的資產主要是公司股票。而貨幣市場互助基金(又稱為共同基金),他們將小額儲蓄者與投資者的資金匯集起來在貨幣市場上購買各種收益較高的金融資產,如國庫券、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以獲取較高的收益,然後將盈利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給基金入股者。
4、 政府專業信貸機構
美國的政府專業信貸機構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向住宅購買者提供信貸的機構;一類是向農民和小企業提供信貸的機構。具體而言有:
住宅及城市開發部。它成立於1965年,主要是通過其所監督的下列三個機構向住宅購買者提供資金:聯邦住宅管理署、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和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這些機構也不直接發放貸款,而是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其他專業金融機構發放的住宅抵押貸款。
農業信貸機構。農業信貸管理署負責監督與協調以下三個為農民提供信貸的銀行系統:12家聯邦土地銀行、12家合作社銀行及其中央銀行、12家中期信貸銀行。美國現在的農業金融機構已構成農業信貸銀行基金。1987年又成立了聯邦農業抵押貸款公司。
小企業信貸。根據1958年《小企業投資法》建立了一筆2.5億美元的基金,以資助小企業投資公司,促進他們對小企業進行融資。
此外,美國還建立了美國進出口銀行,主要為美國對外貿易提供資金。
美國金融機構體系具有如下特點:
1、商業銀行的雙軌注冊制度。 美國商業銀行可以任意選擇是向聯邦政府還是向州政府注冊。其中,向前者注冊的就稱為國民銀行,向後者注冊的就稱為州立銀行。
2、獨特的單一銀行制度。美國的國民銀行不得跨州設立分支行。大約有1/3的州允許州立銀行在其境內設立分支機構;有1/3的州只允許州立銀行在其所在的州內設立分支銀行;其餘的1/3的州根本不允許銀行設立分支銀行。這一單一銀行體制在各國金融業中是獨具特色的。
3、銀行持股公司的大量存在。銀行持股公司是指控制一家或兩家以上銀行的公司。銀行持股公司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克服美國不允許開設分支行的規定所造成的不利。
4、金融監管機構的多元化。美國對銀行與金融機構的監管是通過很多機構來進行的。對銀行監管機構而言就有三個:財政部貨幣監理官(專門負責國民銀行的立案注冊並對它們進行監管)、聯邦儲備系統(主要是對州立會員銀行及銀行持股公司進行監管)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對參加存款保險制度的銀行進行監管)。1989年以後又將對銀行存款保險的監管職責轉交給銀行保險基金。此外,州立銀行主要受各州銀行監理官的監管,銀行在從事證券交易過程中還要受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管理。在銀行系統之外,在住宅抵押貸款與農業貸款上還存在於聯邦儲備系統相似的兩個平行的系統,它們各自有本系統內的最高監管機構。
⑵ 美國第一大金融服務機構 是
現在是摩根大通,原來是美國銀行
⑶ 為什麼中國是世界工廠,而美國卻以金融,教育等服務業
中國沒地兒掠奪,被洗劫半個多世紀,沒跟上第一梯隊,全靠封鎖中自己發展,所以能有現在的狀況都是一枝獨秀了。換其他國家毛都沒有。美國等為首的國家,服務業能給幾個錢?不過是靠金融、技術壟斷來維持自身的等級地位,對廣大低地位國家進行剪刀差剝削來維持資本增值。然而,只要是私產社會,衰敗就是必然的。最近一次經濟危機已經敲醒了某些人的資本美夢,提醒他們,命運是無情的,主要矛盾是繞不開的。
⑷ 美國的優勢產業都有什麼
美國產業的全方位優勢與能力非常突出,是當今世界任何他國家都不可與之對比的。太空產業(衛星、飛船、全球定位系統)、航空產業、船舶製造、生物科技、現代農業、汽車工業、機械製造、核工業、電子工業、計算機產業、網路產業、金融業等,這些而都是與軍工產業直接銜接,甚至就是軍工產業的基礎
IT產業:以矽谷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銷售收入佔美國GDP的比例是2位數。IBM,HP,Dell,Microsoft,Cisco,Google,Ebay等,每個企業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無一不是全球第一或第二,基本不受金融危機影響。
航空航天:波音,洛馬,格魯曼等,基本不受金融危機影響,總體競爭力世界第一。
軍工產業:和航空航天有部分重復,但范圍更廣,沒有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因為國防訂貨和研發目前並沒有削減,總體競爭力世界第一。美國年軍事費用超過4000億美元,比所有其他大國的相加還要多。其軍事產品更是世界一流,主要軍事裝備的技術水平領先俄羅斯、歐洲、日本等軍事強國半代到一代,甚至更多
金融服務業: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服務產業,是世界的經濟和金融中心,牽動世界的每一根經濟神經。金融危機中,投行,基金,銀行等,部分企業受到一定的影響,但也有少數企業的競爭能力反而因為對手的削弱而增強。在投行領域,美國金融產業的相對競爭力可能並沒有下降,或者說下降的程度沒有估計的那麼多。美國金融業在調整中繼續前進,其生命力依然很強
農業:美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發達的現代農業技術,其競爭力依然是世界第一。而且,隨著全球變暖所帶來的災難氣候對農業生產的負面作用越來越大,美國的農業競爭力反而會繼續增強。
文化產業:為美國創取外匯最多的,不是飛機、汽車行業,而是以好萊屋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美國大片及衍生產品。美國大片所傳播的美國文化,甚至比所創收入更有價值,因為潛移默化地引導人們仰望美國、羨慕美國。
⑸ 美國對中國出口有那些產品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植物產品和化工產品。
長期以來,美國在軍品、軍民兩用品以及無線、晶元、軟體、安全、雷達等高科技領域均對中國採取限制出口政策,導致中國從美國進口相關高新技術產品份額持續下降。
此外,美方還承諾通過適當的雙邊活動提高兩國運輸類飛機的適航性等。
中方承諾將加強知識產權執法,推進中央國有企業和大型國有銀行軟體正版化;適時啟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修訂程序;
平等對待外資企業,給予外資機構與內資機構相同待遇等。中美雙方還同意,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貿易、農產品貿易、法律交流、貿易統計、交通運輸、葯品和醫療器械等領域開展對話與合作。
(5)美國出口的是金融服務擴展閱讀:
2018年1-6月美國貨物貿易概況: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礦產品和化工產品,1-6月出口132.3億美元、125.0億美元、70.9億美元和61.1億美元,增長7.7%、1.5%、72.9%和13.5%,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0.7%、19.5%、11.1%和9.6%。
運輸設備中,航空航天器出口68.6億美元,增長18.4%;車輛及其零附件出口56.1億美元,下降13.5%。
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1-6月進口1262.5億美元,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50.6%,增長10.3%。
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683.8億美元,增長8.4%;機械設備進口578.7億美元,增長12.7%。傢具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和賤金屬及製品分別居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1-6月進口額275.6億美元、172.9億美元和135.3億美元,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1.0%、6.9%和5.4%,增長6.0%、0.3%和8.1%。
⑹ 美國的金融體系和商貿體系與中國有什麼不同詳細一點!!!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中國目前沒有發生金融危機,只是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金融市場受到一定的沖擊。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較低,不容易受外界影響。
全球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次貸危機對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房價下跌導致次級貸款者斷供,依靠高杠桿生存的地產商如房地美房利美由於資金鏈斷裂無法付息而倒閉,而這些次級貸款又被投資銀行和SPV機構資產證券化後做成CDO,CDS打包賣出,即是債券,投行自己也買下很多,此時次貸者無法償還貸款,這些資產就成為不良資產無法產生現金流,於是購買者大量虧損,一批投行,保險公司,銀行倒閉。由此產生的悲觀預期使得股指大跌。
中國受到的沖擊主要來自於出口的驟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都有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的傾向,中國作為出口大國受到影響不在話下。另外就是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很不幸也購買了些次級債券,虧損嚴重,比如中國銀行。對股市的影響也主要來自於由於出口下降導致的悲觀預期和一些國際游資的撤離。
從目前的情形看,美政府主要側重於救金融(救金融機構),而中國政府則側重於救經濟(四萬億投資計劃)。本人認為,這場金融危機不能片面的感到悲觀,一方面它可以促進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另一方面促進產業調整,又未必有機!
⑺ 美國出名的金融機構都有什麼
AIG 美國國際集團
NewYorklife 紐約人壽集團
JPMorgan Chase & Co. 摩根大通
Morgan Stanley 摩根士丹利
Goldmansachs 高盛
⑻ 關於美國進出口貿易問題如題 謝謝了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其GDP超過11萬億美圓,將近第二日本的2倍.表面上看,美國的企業好象在產品製造業上不及日韓,甚至中國,經常搞一些貿易保護或政府幹預的事情,包括美國的3大汽車巨頭也集體陷入困境.然而這並不體現美國的真正實力和優勢所在,美國有這樣的特點,即有的產業會倒下去,而且是一蹶不振,如鐵路、鋼鐵甚至電信等等。但是,美國在一些新興及戰略性的產業上卻有無所比擬的優勢。我所見到的美國優勢產業有如下4種: 1、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服務產業。華爾街的名字可以說是名震四海,其當仁不讓為世界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華爾街的風吹草動,牽動世界的每一根經濟神經,他大一個噴嚏,世界就會感冒! 2、以矽谷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矽谷這些年來創造了多少奇跡和神話:戴爾、英特爾、HP、思科、甲古文......不勝枚舉。這些公司早已成為美國企業的標志和象徵,其市值總和可能要以十萬億美金為單位來計算。而這些公司銷售收入的加總佔美國GDP的比例也該是2位數的。矽谷如此魅力,吸引各國家和地區爭相上馬高科技孵化基地:中國的中關村、印度的班加羅爾、日本的祝波科技城,還有歐洲、南美、非洲等國家的類似工程和項目,然而矽谷只有1個,不可復制! 3、以好萊屋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我們可能很少人知道,為美國創外匯最多的不是飛機、汽車,而是美國的大片及染生產品。世界各大城市最希望的是2個項目,一個是申辦奧運,另一個就是建迪斯尼主題公園。 4、高科技軍事工業。美國年軍事費用超過4000億美圓,比所有其他大國的相加還要多。其軍事產品更是世界一流,主要軍事裝備的技術水平領先俄羅斯、歐洲、日本等軍事強國半代到一代,甚至更多。美國的第四代戰機F-22即將服役的時候,俄羅斯的同類產品還沒有定型,中國的第三代戰機才剛剛公布,其他國家連搞的能力都沒有。在不允許各過進行核試驗使其不能發展核技術或使其核利用技術無法進步的同時,美國通過高性能計算機不斷進行模擬核試驗,其核武器應用水平早以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