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哥倫比亞經濟狀況怎麼樣呢
概況
歷史上是以生產咖啡為主的農業國。20世紀80年代後,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保持3%~6%的增長速度。
桑托斯政府繼續將施政重心鎖定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把礦業、建築業、農業、基礎設施和產業創新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就業的五大動力。進行礦業權益金分配改革,實行稅制改革,加強匯市調控,抑制本幣過度升值,增強出口競爭力。經濟復甦勢頭進一步鞏固。2012年經濟增長4%。[3]
哥倫比亞的經濟受到國內需求減少、嚴峻的政府預算和苦難的安全形勢的困擾。現政府面對著從養老金改革到減少失業率的挑戰。哥倫比亞的兩大出口產業:石油和咖啡前景不明朗,需要有新的開探來抵消日益減產的石油,而咖啡的收獲和價格前景令人沮喪。
公眾安全是哥倫比亞商業領導者關心的問題,他們號召政府在與起義軍的和平談判中能取得進展。哥倫比亞現在正在繼續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來推動經濟和和平進程。
農業
哥倫比亞歷史上是以生產咖啡為主的農業國。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等影響,經濟陷入6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2000年經濟開始復甦,之後,一直保持低速增長。2003年增速加快,建築業持續增長,電力需求加大,金融業勢頭良好,貸款和私人投資增加,傳統產品出口擴大。2010年農牧林漁業產值274230億比索。2010年咖啡產量53.52萬噸。2010年農牧林漁業產值274230億比索。2011年咖啡產量46.85萬噸。[1]
旅遊業
哥是拉美重要的旅遊中心之一,旅遊業較發達。2011年,外國遊客158.22萬人,同比增長7.2%。主要旅遊區有:波哥大、卡塔赫納、麥德林、卡利、聖瑪爾塔、聖安德烈斯、巴蘭基亞和庫庫塔等。[1]
礦業
以開採石油和煤為主,是拉丁美洲主要產金國,鉑產量居世界第四位,綠寶石產量居世界首位。
哥倫比亞是頂級祖母綠的代名詞,該地所產的祖母綠,顏色濃艷,每年出產數以千萬美元計的祖母綠到世界各地的市場,佔全球的祖母綠市場的一半。[1]
工業
發展較快,其產值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以上。以製糖、咖啡加工、紡織為主的輕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還有冶金、機器製造、汽車裝配、水泥、化學、煉油、石油化工等。旅遊業有較快發展。輸出以咖啡為大宗,占出口總額的50%以上;次為煤、黃金、石油、香蕉、貴金屬以及紡織品、服裝、水泥等。花卉出口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進口機器設備、車輛、工業原料和食品等。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航空運輸亦較發達。
財政金融
2011年,哥政府公共預算818.33億美元,財政赤字66億美元,公共債務總額427.69億美元,同比增長8.15%,外匯儲備323億美元。
2015年經濟展望:
哥倫比亞《公文包報》近期采訪了有關經濟專家對哥經濟在2015年的表現進行了展望和分析。專家認為2015年的經濟發展將存在很多變數,機遇與挑戰並存。預計經濟增長將在4%左右(哥政府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為4.2%)。
挑戰主要有:在國際環境方面,美元匯率可能有較大波動,石油未來價格趨勢不明朗,大宗產品價格仍將低位運行,外國投資很可能出現下滑。在國內環境方面,和平談判進程令人矚目,10月底將迎來省市長選舉,同膨壓力進一步加大,稅收改革效果有待觀察,出口不振繼續延續,國內消費難挑大樑,就業壓力仍然存在。
利好的方面主要有:1、基礎設施建設將持續發力,數個第四代公路項目和公私合營項目的上馬預計將帶動百億美元投資。2、新一輪礦業區塊招標預計將在今年年中舉行,多家礦業企業翹首以盼。3、政府主導的社會性住房建設等福利項目投資將繼續拉動經濟增長。4、咖啡產量有望上1400萬袋。
另外,哥倫比亞毒品產業歷史悠久,販毒集團甚至有坦克和裝甲車。
哥倫比亞整體政治也是相對腐敗。
以下為網路提供的內容:
對外貿易
哥政府以推動外貿出口為其經濟政策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和石油產品、化工產品、煤炭、咖啡、農副產品和紡織品等。其中,綠寶石出口佔世界第一位,鮮花出口佔世界第二位、咖啡出口佔世界第三位。主要進口機械設備、化工產品、農副產品、紡織品和金屬材料等。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中國、墨西哥和日本等。2012年,哥外貿總額1192.99億美元,其中,出口606.67億美元,進口586.3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9%、5.7%和7.2%。[1]
對外投資
哥主要投資對象依次為墨西哥、智利、美國、烏拉圭、秘魯、開曼群島和西班牙,主要投資領域為金融和企業服務、水電氣、製造業、旅館業和礦產開發。2011年,哥對外投資82.89億美元,同比增長27.39%。
外國資本
2012年上半年,哥倫比亞吸收外國直接投資78億美元,同比增長18.2%。主要投向石油、礦業、貿易、交通和金融等領域。[1]
㈡ 世界銀行是哪些國家投資的
你說世界銀行是由哪些國家投資的有英國美國還有中國很多個國家投資都投資了
㈢ 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的哥倫比亞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並於30年代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這主要是由於H.科恩的精明強乾和公司導演F.卡普拉的創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攝了不少頗受歡迎的喜劇,其中包括《一夜風流》(1934)、《弟斯先生進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華盛頓》(1939)等。50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開始採用對獨立製片人和導演資助的辦法拍攝影片。公司先後資助一些頗有名氣的導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爾、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羅森和F.齊納曼,拍出了不少質量高、影響大的影片,如《生於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邊》(1954)、《桂河大橋》(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猜猜誰來吃晚餐》(1967)等。50-60年代的美國電影危機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通過它的子公司銀幕珍品公司向電視台出售公司以前的舊片並為電視台攝制電視片,成為好萊塢最早與電視結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組,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工業公司,下屬兩個主要分支機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和銀幕珍品公司,繼續從事對獨立製片的投資、電視片攝制和新興的錄像帶工業。80年代該公司附屬於美國可口可樂公司。
㈣ 哥倫比亞是一個國家嗎還是屬於美國的
哥倫比亞是一個國家。哥倫比亞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Colombia),簡稱哥倫比亞。國土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西臨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東通委內瑞拉,東南通巴西,南與秘魯、厄瓜多,西北與巴拿馬為鄰。
西部有沿海平原,為西、中、東三條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脈構成的高原,山間有寬闊的谷地,南部有一系列火山錐,西北部為馬格達萊納河下游沖積平原,水道紛歧,湖沼廣布。
(4)哥倫比亞國家發展金融公司擴展閱讀
1、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東鄰委內瑞拉、巴西,南接厄瓜多、秘魯,西北與巴拿馬相連,北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國土面積約114.2萬平方公里,居南美洲第4位。哥倫比亞是南美洲唯一擁有北太平洋海岸線和加勒比海海岸線的國家。哥倫比亞屬於西5區,比北京時間晚13個小時,不實行夏令時。
2、哥倫比亞東部為亞馬孫河與奧里諾科河上游支流沖積平原,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全國地形大致分為西部安第斯山區和東部亞諾斯平原兩個部分。
3、熱帶雨林氣候為主,北方多以熱帶草原以及乾燥草原為主,由南向北這里的降水量是逐漸減少的。在熱帶草原氣候為主的大片區域中依舊是擁有著常年的高溫天氣,不過在這個范圍內並沒有南部地區那樣的多雨。
赤道橫貫南部,平原南部和西岸為熱帶雨林氣候,向北逐漸轉為熱帶草原和乾燥草原氣候,海拔1000-2000米的山區屬亞熱帶,2000-3000米屬溫帶,3000-4500米屬高寒草地,4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終年積雪。
4、自然資源豐富,煤炭、石油、綠寶石為主要礦藏。煤炭儲量約240億噸,居拉美首位。綠寶石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鋁礬土儲量為1億噸,鈾儲量4萬噸。此外還有金、銀、鎳、鉑、鐵等礦藏。森林面積約4923萬公頃。
5、20世紀80年代後,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保持3%~6%的增長速度。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等影響,經濟陷入6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2000年經濟開始復甦,之後,一直保持低速增長。2003年增速加快,建築業持續增長,電力需求加大,金融業勢頭良好,貸款和私人投資增加,傳統產品出口擴大。
桑托斯政府繼續將施政重心鎖定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把礦業、建築業、農業、基礎設施和產業創新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就業的五大動力。進行礦業權益金分配改革,實行稅制改革,加強匯市調控,抑制本幣過度升值,增強出口競爭力。經濟復甦勢頭進一步鞏固。2012年經濟增長4%。
㈤ 哥倫比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哥倫比亞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Colombia),簡稱哥倫比亞。哥倫比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檔綠寶石出口國,輪滑運動員的聖地,哥倫比亞人絕大多數信奉天主教,還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新教。
哥倫比亞原為奇布查族等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831年改名為新格拉納達共和國,1861年稱哥倫比亞合眾國,1886年改稱現名。
5、哥倫比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檔綠寶石出口國,其出口量佔世界總供應量的50%-60%。1998年出口綠寶石超過900萬克拉。1998年哥倫比亞黃金產量為19噸,居世界第19位,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0.7%。2000年哥黃金產量曾達37噸,近兩年有所下降,2002年為20噸。
㈥ 哥倫比亞是中等收入國家嗎哥倫比亞現在國內局勢穩定了嗎
中等收入國家,政局現在已經相對穩定了
哥倫比亞
國名:哥倫比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lombia)
獨立日:7月20日(1810年)>>>
國慶日:7月20日(1810年)
參考資料:http://www.world68.com/sort.asp?bid=77(哥倫比亞網站導航)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自上而下由黃、藍、紅三個平行橫長方形相連而成,黃色部分佔旗面的一半,藍色、紅色各占旗面的1/4,黃色象徵金色的陽光、穀物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藍色代表藍天、海洋和河流;紅色象徵愛國者為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灑下的鮮血。
國徽: 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中間是一頂「自由之帽」,象徵自由和解放。盾面上部為兩只象徵豐饒的羊角,中間一顆紅石榴。哥倫比亞曾稱「新格拉納達共和國」,「格拉納達」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石榴」。盾面下部的圖案描繪哥倫比亞西瀕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的地理位置。盾徽上端為一隻美洲神鷹叼著月桂枝葉花環,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光榮;鷹爪下的綬帶上用西班牙文寫著「自由、秩序」,意為在秩序下實行自由。盾徽兩側各懸掛兩面國旗。
國家政要:總統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Alvaro Uribe),2002年8月任職。
自然地理:1141748平方公里(除島嶼和領海外)。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東鄰委內瑞拉、巴西,南接厄瓜多、秘魯,西北角與巴拿馬接壤,北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
首都波哥大玻利瓦爾廣場的節日彩燈
人口: 4453萬(2003年)。其中印歐混血種人佔60%,白人佔20%,黑白混血種人佔18%,其餘為印第安人和黑人。人口年增長率1.79%。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波哥大(Bogota),人口649萬(2001年)。年平均氣溫14℃。
貨幣:比索>>>
簡史:古代境內為奇布查族等印第安人的分布地區。1536世紀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稱新格蘭納達。1810年7月20日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後遭鎮壓。1819年南美解放者玻利瓦爾領導的起義軍在波亞卡戰役獲勝後,哥倫比亞最終獲得獨立。
行軍禮的哥倫比亞軍人
1821年至1822年同現委內瑞拉、巴拿馬和厄瓜多共同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29年至1830年委、厄兩國先後退出。1831年改稱新格蘭納達共和國。1861年稱哥倫比亞合眾國。1886年定國名為哥倫比亞共和國。1903年,巴拿馬省在美國策動下宣布脫離哥獨立。獨立後,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2002年5月,獨立人士烏里韋在大選首輪投票中以超過半數的選票當選總統,打破了哥兩大傳統政黨輪流執政的政治格局。
政治:根據憲法,哥倫比亞為中央集權國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離。總統由直選產生,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議會是國家的立法機構。內閣是政府行政機構,由總統直接領導。實行代議制民主,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離;總統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亦是武裝部隊統帥,由直接選舉產生,不能連任;恢復設立副總統;省市長改為直接選舉產生;保障人身安全、信仰、結社、勞動、思想和教育自由,以及國家負責使人權得到尊重。
經濟:自然資源豐富,煤炭、石油、綠寶石為主要礦藏。已探明煤炭儲量約240億噸,居拉美首位。石油儲量18億桶,天然氣儲量187億立方米,綠寶石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鋁礬土儲量為1億噸,鈾儲量4萬噸。此外還有金、銀、鎳、鉑、鐵等礦藏。森林面積約4923萬公頃。哥倫比亞歷史上是以生產咖啡為主的農業國。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等影響,經濟陷入6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2000年經濟開始復甦,之後,一直保持低速增長。2003年增速加快,建築業持續增長,電力需求加大,金融業勢頭良好,貸款和私人投資增加,傳統產品出口擴大。哥是拉美重要的旅遊中心之一,旅遊業較發達。2003年,外國遊客62萬人。主要旅遊區有:卡塔赫納、聖瑪爾塔、聖菲波哥大、聖安德列斯和普羅維登西亞群島、麥德林、瓜希拉半島、博亞卡等。
新聞出版:全國約有400種報刊雜志。主要報紙有:《時代報》,《旁觀者報》,《新世紀報》,《共和國報》。主要雜志(均為周刊)有:《向導》、《新邊疆》、《經濟綜合》、《星期》、《口號》。以上報刊均為西班牙文。哥倫比亞新聞社是哥最大的私人通訊社,成立於19811年,向全國近20家報紙和電台提供新聞。全國共有582座廣播電台。「國家電台」是唯一國營電台,創建於1940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和「托德拉爾」電台為較大的三家私人廣播公司,在各地設有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電視業始於1954年。全國共有15家電視台,其中三家為國家電視台和播放台,但一、二台通過合同向私人電視節目製作台和播放台出租,第三台為國家直接管理,播放文化教育等節目。
外交: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外交重點是進一步密切與美國的關系,加強同拉美地區特別是周邊國家的合作,鞏固同歐盟的傳統聯系,增進與亞太國家的交流合作。
與中國關系:1980年2月7日,哥倫比亞同中國建交。
①國名。在南美洲西北部,西瀕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東同委內瑞拉,東南同巴西,南與秘魯、厄瓜多,西北與巴拿馬為鄰。面積114.2萬平方公里。人口3,060萬(1987),印歐混血種人佔57%,白種人佔20%,黑白混血種人佔14%,余為黑種人和印第安人等。西班牙語為國語,多信天主教。首都聖菲波哥大。西部除沿海平原外,為西、中、東三條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脈構成的高原,山間有寬闊的各地,南部有一系列火山錐,西北部為馬格達萊納河下游沖積平原,水道紛歧,湖沼廣布。東部為亞馬孫河與奧里諾科河上游支流沖積平原,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赤道橫貫南部,平原南部和西岸為熱帶雨林氣候,向北逐漸轉為熱帶草原和乾燥草原氣候,海拔1,000-2,000米的山區屬亞熱帶,2,000-3,000米屬溫帶,3,000-4,500米屬高寒草地,4,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終年積雪。礦物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煤、金、鉑、鐵、銅、綠寶石等,此外還有銀、鋅、鎳、鋁土、鉛、鈾等。水力蘊藏量為5,000萬千瓦。森林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以上。十六世紀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7月20日宣布脫離西班牙統治,1819年獲得獨立。1822年同今厄瓜多和委內瑞拉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29年、1830年委、厄相繼退出後,1831年稱新格蘭納達共和國。1861年改稱哥倫比亞九省聯邦。1863年又改稱哥倫比亞合眾國,1886年改名哥倫比亞共和國。1903年境內巴拿馬省脫離哥倫比亞,建立巴拿馬共和國。經濟以農業為主,從業人口佔全國勞動力的一半。咖啡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以上,產量和出口量僅次於巴西,居世界第二位。其他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香蕉、甘蔗、棉花和煙草。畜牧業較發達,牧場占總面積28.9%。礦業以開採石油和煤為主,是拉丁美洲主要產金國,鉑產量居世界第四位,綠寶石產量居世界首位。工業發展較快,其產值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以上。以製糖、咖啡加工、紡織為主的輕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還有冶金、機器製造、汽車裝配、水泥、化學、煉油、石油化工等。旅遊業有較快發展。輸出以咖啡為大宗,占出口總額的50%以上;次為煤、黃金、石油、香蕉、貴金屬以及紡織品、服裝、水泥等。花卉出口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輸入機器設備、車輛、工業原料和食品等。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航空運輸亦較發達。
②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最大城市、首府。位於中部,康格利河溯航終點。人口9.9萬,大市區40.8萬(1980)。1786年建為州首府,1865年南北戰爭時被毀,後重建。向為棉花和其他農產品集散地,現仍為南部棉紡工業中心之一,農林產品加工、電子儀器、玻璃、塑料和肥料等工業發達。文教中心。有大學多所。
③美國密蘇里州中部城市。在傑斐遜城以北 48公里。人口6.2萬(1980)。建於1821年。1826年設市。周圍地區農牧業發達。工業有乳製品、磚瓦、印刷等。主要醫療和學術中心。設有州立癌科醫院、州立精神病院、密蘇里大學、基督教大學等。
④美國密西西比州南部城鎮。在傑克遜以南120公里處。人口7,700(1980)。是附近生產棉花、穀物、家禽、牛的貿易點和工業中心。開采原油、天然氣,還有服裝、傢具、紙漿、膠合板等工業。
㈦ 國內大投行工作和哥倫比亞金融博士如何選擇
你好,非常願意回答你的問題,建議你先到哥倫比亞去鍍鍍金,幹上四五年,在金融方面好好歷練歷練,然後,回國,你就是「海龜」派了,不愁找不到高薪水的工作。
㈧ 哥倫比亞大學到底有幾個金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金融碩士申請一直備受中國學生青睞。殊不知,除了在商學院開設的金融經濟學(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conomics) 項目外,還有其他兩個金融相關的碩士項目。
一個是開設在工業工程和運籌學系下面的金融工程(M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另一個是開設在數學系下面的數學金融(Master in Mathematics of Finance)。
㈨ 哥倫比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哥倫比亞共和國國名:哥倫比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lombia)
獨立日:7月20日(1810年)
國慶日:7月20日
國花: 冬卡特萊蘭——(蘭科)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自上而下由黃、藍、紅三個平行橫長方形相連而成,黃色部分佔旗面的一半,藍色、紅色各占旗面的1/4,黃色象徵金色的陽光、穀物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藍色代表藍天、海洋和河流;紅色象徵愛國者為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灑下的鮮血。
國徽: 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中間是一頂「自由之帽」,象徵自由和解放。盾面上部為兩只象徵豐饒的羊角,中間一顆紅石 哥倫比亞國徽榴。哥倫比亞曾稱「新格拉納達共和國」,「格拉納達」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石榴」。盾面下部的圖案描繪哥倫比亞西瀕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的地理位置。盾徽上端為一隻美洲神鷹叼著月桂枝葉花環,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光榮;鷹爪下的綬帶上用西班牙文寫著「自由、秩序」,意為在秩序下實行自由。盾徽兩側各懸掛兩面國旗。
國家政要:總統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Alvaro Uribe),2002年8月任職。
自然地理:1141748平方公里(除島嶼和領海外)。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東鄰委內瑞拉、巴西,南接厄瓜多、秘魯,西北角與巴拿馬接壤,北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東鄰委內瑞拉、巴西,南接厄瓜多、秘魯,西北角與巴拿馬接壤,北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西部除沿海平原外,為西、中、東三條平行的科迪勒拉山脈構成的高原,山間有寬闊的各地,南部有一系列火山錐,西北部為馬格達萊納河下游沖積平原,水道紛歧,湖沼廣布。東部為亞馬孫河與奧里諾科河上游支流沖積平原,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赤道橫貫南部,平原南部和西岸為熱帶雨林氣候,向北逐漸轉為熱帶草原和乾燥草原氣候,海拔1000-2000米的山區屬亞熱帶,2000-3000米屬溫帶,3000-4500米屬高寒草地,4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終年積雪。 哥倫比亞地圖
人口: 4209萬。其中印歐混血種人佔60%,白人佔20%,黑白混血種人佔18%,其餘為印第安人和黑人。人口年增長率1.79%。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聖菲波哥大(Bogota),人口649萬(2001年)。年平均氣溫14℃。
貨幣:比索>>>
簡史:古代境內為奇布查族等印第安人的分布地區。1536世紀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稱新格蘭納達。1810年7月20日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後遭鎮壓。1819年南美解放者玻利瓦爾領導的起義軍在波亞卡戰役獲勝後,哥倫比亞最終獲得獨立。1822年同今厄瓜多和委內瑞拉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29年、1830年委、厄相繼退出後,1831年稱新格蘭納達共和國。1861年改稱哥倫比亞九省聯邦。1863年又改稱哥倫比亞合眾國,1886年改名哥倫比亞共和國。1903年境內巴拿馬省脫離哥倫比亞,建立巴拿馬共和國。
哥倫比亞以開采黃金歷史悠久、黃金製品精美而馳名世界,所以素有「黃金之國」的美稱。在哥倫比亞首都有世界上獨具一格的黃金博物館,在安第斯山中還有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湖泊——黃金湖,就連聖菲波哥大的最大機場也叫黃金機場。
黃金博物館坐落在波哥大城市中心的一片綠樹叢中,收藏印第安人各種黃金製品2.6萬件。展品中有各種造型美觀的裝飾品,從頭上戴的金簪,到脖上戴的項鏈;從串掛在鼻孔上的鼻環,到戴在手腕上的手鐲;從掛在胸腹前的方形金片,到保護男人下腹部的飾物,應有盡有。展品中的生產、生活用品有金鐮、金刀、金斧、金棒、金鈴鐺,以及金碗、金杯、金盤等。特別是「金人」和「金蟾蜍」格外引人注目。在一個長近20厘米的金制的木筏上,站著11個金閃閃的金人。姿態各異的金蟾蜍,表現了印第安人對這種生靈的崇敬心情,因為蟾蜍在印安人神話中是智彗的化身。
一些貴重的黃金展品陳列在一個叫「黃金大廳」的陳列室里。人們在漆黑的環境中走進展室,突然,燈光通明,在強烈燈光照射下,各種金器放出耀眼的光輝。置身其間,有如進入一座黃金宮殿。
行軍禮的哥倫比亞軍人
1821年至1822年同現委內瑞拉、巴拿馬和厄瓜多共同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29年至1830年委、厄兩國先後退出。1831年改稱新格蘭納達共和國。1861年稱哥倫比亞合眾國。1886年定國名為哥倫比亞共和國。1903年,巴拿馬省在美國策動下宣布脫離哥獨立。獨立後,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2002年5月,獨立人士烏里韋在大選首輪投票中以超過半數的選票當選總統,打破了哥兩大傳統政黨輪流執政的政治格局。
政治
根據憲法,哥倫比亞為中央集權國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離。總統由直選產生,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議會是國家的立法機構。內閣是政府行政機構,由總統直接領導。實行代議制民主,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離;總統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亦是武裝部隊統帥,由直接選舉產生,不能連任;恢復設立副總統;省市長改為直接選舉產生;保障人身安全、信仰、結社、勞動、思想和教育自由,以及國家負責使人權得到尊重。
經濟
自然資源豐富,煤炭、石油、綠寶石為主要礦藏。已探明煤炭儲量約240億噸,居拉美首位。石油儲量18億桶,天然氣儲量187億立方米,綠寶石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鋁礬土儲量為1億噸,鈾儲量4萬噸。此外還有金、銀、鎳、鉑、鐵等礦藏。森林面積約4923萬公頃。哥倫比亞歷史上是以生產咖啡為主的農業國。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等影響,經濟陷入6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2000年經濟開始復甦,之後,一直保持低速增長。2003年增速加快,建築業持續增長,電力需求加大,金融業勢頭良好,貸款和私人投資增加,傳統產品出口擴大。哥是拉美重要的旅遊中心之一,旅遊業較發達。2003年,外國遊客62萬人。主要旅遊區有:卡塔赫納、聖瑪爾塔、聖菲波哥大、聖安德列斯和普羅維登西亞群島、麥德林、瓜希拉半島、博亞卡等。經濟以農業為主,從業人口佔全國勞動力的一半。咖啡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以上,產量和出口量僅次於巴西,居世界第二位。其他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香蕉、甘蔗、棉花和煙草。畜牧業較發達,牧場占總面積28.9%。礦業以開採石油和煤為主,是拉丁美洲主要產金國,鉑產量居世界第四位,綠寶石產量居世界首位。工業發展較快,其產值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以上。以製糖、咖啡加工、紡織為主的輕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還有冶金、機器製造、汽車裝配、水泥、化學、煉油、石油化工等。旅遊業有較快發展。輸出以咖啡為大宗,占出口總額的50%以上;次為煤、黃金、石油、香蕉、貴金屬以及紡織品、服裝、水泥等。花卉出口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輸入機器設備、車輛、工業原料和食品等。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航空運輸亦較發達。
寶石礦產
哥倫比亞是頂級祖母綠的代名詞,該地所產的祖母綠,顏色濃艷,每年出產數以千萬美元計的祖母綠到世界各地的市場,佔全球的祖母綠市場的一半。
外交
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外交重點是進一步密切與美國的關系,加強同拉美地區特別是周邊國家的合作,鞏固同歐盟的傳統聯系,增進與亞太國家的交流合作。
與中國關系:1980年2月7日,哥倫比亞同中國建交。
西班牙語為國語,多信天主教。礦物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煤、金、鉑、鐵、銅、綠寶石等,此外還有銀、鋅、鎳、鋁土、鉛、鈾等。水力蘊藏量為5,000萬千瓦。森林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