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總經理和總監的區別是
總經理比總監的職位高。
總經理(General manager)傳統意義上是一個公司的最高領導人或該公司的創始人。但實際上,總經理所在的層級,還是會因公司的規模而有所不同。例如:在一般的中小企業,總經理通常就是整個組織里職務最高的管理者與負責人。而若是在規模較大的組織里 (如跨國企業),總經理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旗下某個事業體或分支機構的最高負責人。
總監,一般為某項領域的第一監管人,如項目工程總監,財務總監,人力資源總監等,在企業中也是高層管理人員。
副總經理是公司行政班子的組成人員,由總經理提名,董事會聘任,是總經理的助手,是董事會授權的企業某個領域的負責人。協助總經理制定並實施企業戰略、經營計劃等政策方略,實現公司的經營管理目標及發展目標。
通常需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優秀的項目組織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嚴謹的策劃組織能力及人事管理和溝通能力、商務談判能力;良好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操守,有很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責任心、事業心強。
通常需要接受過領導能力開發、戰略管理、組織變革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濟法、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培訓。
網路-副總經理
Ⅱ 請問大家經理與總監的區別是什麼
總經理通常就是整個組織里職務最高的管理者與負責人。
總監一般為某項領域的第一監管人,如項目工程總監,財務總監,人力資源總監等,在企業中也是高層管理人員。
分析: 董事長、總裁和CEO的權力詳解
自從信息產業興起以來,尤其是網路股泡沫產生以來,「CEO」在中國驟然成為一個流行詞彙。總經理和總裁們紛紛改稱CEO,這個縮寫詞比它的中譯版「首席執行官」更簡潔,在中國人心目中更有神聖感,於是便出現了今天CEO滿天飛的局面。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驕傲的在名片上印著自己是某家新公司的CEO,海爾這樣年營業額上百億的大企業總裁也要求別人稱他CEO,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個英文縮寫詞的實質內涵。
董事長,總裁,CEO,這三個公司領導者的稱謂不僅僅是文字游戲,它包涵了企業管理制度的基礎,與其說是權力的基礎,還不如說是義務的基礎。如果權力變成了一種享受,甚至連權力擁有者的稱謂都變成了一種享受,那真是糟糕透頂。
董事長的英文是Chairman(准確的說是Chairman of the Board),總裁是President,首席執行官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這是眾人皆知的。但媒體並沒有意識到這三個稱謂的微妙差異,經常把President譯成董事長或首席執行官,CEO有時候又被譯成總裁,情況十分混亂。
Chairman這個職務可能是現代公司管理層最早確定的職務之一,因為它是股東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論上講是公司管理層所有權力的來源。President和CEO都由Chairman任命,董事會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東大會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東聯名呼籲召集,這要看公司章程)。既然President和CEO都是由Chairman任命的,理論上講Chairman也可以隨時解除他們的職務;不僅如此,Chairman可以隨時解除任何人的職務,除了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和監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因為董事和監事不是公司雇員,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因此我們常常看到一位弄砸了許多事情的CEO被罷免,卻依然保留董事職務;即使他沒有多少股份,仁慈的股東往往也會允許他在董事會繼續呆下去。
董事會不是一個行政機構,而是一個立法性質的委員會,這就決定了董事長和董事們之間沒有真正的上下級關系。一位強大的Chairman可能擁有真正的生殺大權,這種大權有時候來自他掌握的多數股份,有時候來自他的人脈資源,有時候來自他早年積累的威信,這時董事會不過是Chairman的傀儡而已,President和CEO也必須真正對他負責(不僅僅是名義上的負責)——比如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李嘉誠,他們目前在公司都只保留了Chairman的職務,但對於行政事物他們一樣擁有最高的發言權。但大部分公司的Chairman只是一種榮譽性職務,就像英國女王一樣,擁有無比尊榮的地位,卻從來不說有分量的話。尤其是資產特別巨大、股權特別分散的公司,如通用汽車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等,各大股東及行政人員的關系非常復雜,Chairman只是一個德高望重、用來維持局面的「活人神」而已,除了召開董事會沒有任何權力(就連召開董事會都是應President或CEO的要求)。
喔,我也許說錯了——准確的說還是有一點權力的,那就是President或CEO太囂張,以至於大部分股東一致決定發動政變把他搞掉的時候,Chairman經常是政變的主腦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就發動過一次非常著名的宮廷政變,那是在20世紀初期,他是一家鐵礦公司的董事長,總裁是洛克菲勒家族之外的人,他與小洛克菲勒產生了嚴重的沖突,最後小洛克菲勒不得不召開一次特別股東大會來審議罷免總裁議案。當時小洛克菲勒掌握的股份只有四分之一,遠沒有到達左右大局的程度,但他出色地收羅了工人、行政管理者和小股東的心,最終以壓倒優勢罷免了桀驁不馴的總裁。不久前迪斯尼公司的CEO也是這樣下台的,對於一位資深經理人來說,被自己的董事長發動股東趕下台無疑是最悲慘的事情。
President這個詞誕生要比CEO早,范圍也比CEO狹窄。被稱做President的人,無論是總統、總裁還是大學校長、委員會主席,都是有一定權力和社會地位的人,但CEO卻可以隨便用在哪個行政負責人身上。看過《兄弟連》的人都記得,E連的戰士甚至把連長稱為「CEO」,連長的上級也稱呼他為「E連的CEO」。對於一個清潔工小組來說,組長就是CEO;對於一個極地探險隊來說,隊長就是CEO,這個詞沒有任何特權榮耀的成分,只代表著某個范圍內的最高執行權和與之相伴的義務。想想中國國內的總裁、總經理們爭先恐後拋棄President的稱謂,視CEO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實在讓人感到好笑——難道他們不知道美英的一個下級軍官、一個職工領班都可以叫做CEO嗎?
一般來說,在公司內部,President是掌握實權的人;在CEO這個稱謂沒有誕生之前,President幾乎是唯一掌握實權的人。一個公司的創始人經常同時給自己加上Chairman和President兩種頭銜,但現代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不是同一群人,再優秀的President往往也只佔有很少的股份,一個小股東是不應該成為Chairman的,就好象一個沒有王室血統的人即使再優秀也當不了國王。有時候大股東的力量太強大(比如摩根、杜邦這些大財團是許多公司的大股東),以至於President都成為了股東利益的代表,公司的行政實權就落到了其他行政人員手裡——比如執行委員會主席,副總裁,財務委員會主席等等,當然也包括CEO。
President淪為大股東代表的例子,最典型的是1920年代早期的通用汽車公司,當時通用汽車創始人杜蘭特因為瘋狂買空股票而被一腳踢出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杜邦財團立即派遣了一位杜邦家族成員擔任通用汽車的President(注意不是Chairman,在通用汽車的歷史上Chairman一直是無足輕重的角色),直到赫赫有名的阿爾弗雷德•斯隆接任總裁為止。
事實上,西方的President在大部分時候與中國的總經理是一回事情。總經理可以翻譯成「President」,也可以翻譯成"General Manager",但後者在西方企業中不是一個常見的職位。但中國企業經常同時設立總裁和總經理,如果把總裁翻譯成President,總經理就應該翻譯成CEO。President和CEO在西方企業里經常合二為一(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當中),即我們所說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你稱呼他President或CEO都無所謂;你也可以在禮儀場合稱呼他為President(強調身份和地位),在工作場合稱呼他為CEO(強調執行權和責任)。
在少數情況下,董事長、總裁和CEO都是同一個人,我們稱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或「董事長兼總裁」(稱呼「董事長兼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實在是太恐怖了,沒有必要),這種兼職大部分由公司創始人擁有(如比爾•蓋茨),有時候也是因為公司的傳統習慣(如韋爾奇,按照通用電氣的傳統,他同時擔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而且不存在獨立的總裁職務)。
看到這里,大部分讀者恐怕會有點頭昏腦漲,連我自己都昏了頭——既然President和CEO的職權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經常是同一個人,那麼為什麼要把這兩種職務分開呢?答案比較復雜:第一,因為某些大公司的行政事務過於繁重,一個人的精力無論如何不能處理,必須有兩個地位平等的最高執行官;有的時候,一家公司同時擁有兩個優秀的領導者,有必要為他們安排平等的地位,所以President和CEO就變成了兩個人。
第二,二戰結束之後,歐美大公司的執行權又發生了變化,演化為「重大執行權」和「日常執行權」兩塊,重大事件如大政方針、重大人事任命和比較大規模的投資等屬於「重大執行權」范疇,由CEO掌握;一般政策、一般人事任命和一般規模的投資等屬於「日常執行權」范疇,由President掌握。如果說CEO是總理,那麼President就是掌握日常工作的第一副總理,如果這兩個職位不屬於同一人,那麼CEO的地位稍微高一點。
我沒有調查CEO和President最早是什麼時候分開的,但最早的著名例子發生在1960年代的福特汽車公司。當時福特三世邀請號稱「藍血十傑」之首的麥克馬納曼擔任福特汽車的President,麥克馬納曼也成為了福特汽車歷史上第一位沒有福特家族血統的President。但是,福特三世並不想完全放棄行政權,因此他改稱自己為CEO,與麥克馬納曼形成了雙頭統治,這是現代企業歷史上CEO職務流行的開始。
從那以後,公司最高執行權掌握在兩個人手裡變的司空見慣,有時候CEO對總裁有很大的優勢,有時候又是總裁乾綱獨斷。1999年左右,比爾•蓋茨曾經任命一位新的微軟公司總裁,但自己仍然保留董事長兼CEO的職務;許多媒體報道說是蓋茨「辭去」總裁職務,但實際上蓋茨只是把微軟公司的總裁和CEO兩個職務清晰的分離開來,並把日常執行權授予總裁,這談不上什麼辭職可言。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這三個詞的關系雖然錯綜復雜,但我們仍然可以把握它的精神實質。簡單的說,Chairman是股東利益在公司的最高代表,它不屬於公司雇員的范疇,President和CEO的權力都來源於他,只有他擁有召開董事會、罷免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權力,但他從來不掌握行政權力。一位Chairman如果不兼任President或CEO,就僅僅是一個禮儀職務,一個德高望重的仲裁者,一般來說是某位大股東的代表。
President掌握著公司的日常行政權,既可以譯成總裁,又可以譯成總經理;President這個稱謂包含的榮耀和地位比CEO要高,因此經常用於禮儀場合。許多時候,President和CEO是同一個人,隨便你怎麼稱呼他;但在許多大公司里,President和CEO是兩個人,這時「總裁」和「首席執行官」才有嚴格的差異,有時候兩者地位平等,有時候CEO是總裁的上級(實際情況很復雜,必須一一分析)。
有時候President和Chairman一樣,也淪落為一種無足輕重的禮儀職位,但至今從沒有聽說過CEO變成一種禮儀職位——除了在中國。在中國,無數的經理人瘋狂地給自己加上CEO的冠冕,以為這就是跟世界接軌,就是擁有了最高的榮譽與地位;他們不知道,CEO這個詞在西方沒有任何榮譽與地位的暗示。
Ⅲ 請介紹一下基金公司的機構客戶經理
以博時為例
負責區域內的機構客戶開拓,並為客戶提供持續的產品信息和公司相關的報告,協助客戶購買或購回產品。
技能要求: 具備扎實的金融證券知識,較好的文字功底和演講能力
熟練使用Excel, PowerPoint等OFFICE軟體;
教育及培訓背景: 大學本科學歷及以上,經濟專業優先;
工作經歷: 2年以上券商或基金公司工作經驗優先;
其它要求: 有工作激情;團隊合作;熱愛銷售工作
具有較好的人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強;
具有較好的抗挫折能力,能經常出差;
工作認真、細心,責任心強,能獨立開拓業務;
年齡: 22--35歲
Ⅳ 中國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有哪些
中國現行金融監管架構是「一行三會」。「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內「三會」是中國銀監會、中容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分別負責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的監管
1、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貨幣政策。
2、銀監會,統一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以及其它存款類金融機構。
3、證監會,負責對全國證券、期貨業進行集中統一監管。
4、保監會,負責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
金融監管體制是金融監管的職責劃分和權力分配的方式和組織制度。國際上主要的金融監管體制可分為雙線多頭監管體制、一線多頭監管體制和單一監管體制。
金融監管體制是各國歷史和國情的產物。確立監管體制模式的基本原則是,既要提高監管的效率,避免過分的職責交叉和相互掣肘,又要注意權力的相互制約,避免權力過度集中。
在監管權力相對集中於一個監管主體的情況下,必須實行科學合理的內部權力劃分和職責分工,以保證監管權力的正確行使。
網路-中國金融機構監管體制
Ⅳ 金融機構從事經其行業主管部門允許的貴金屬交易業務如何繳納增值稅
一、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機構開展個人實物黃金交易業務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178號)規定:「一、對於金融機構從事的實物黃金交易業務,實行金融機構各省級分行和直屬一級分行所屬地市級分行、支行按照規定的預征率預繳增值稅,由省級分行和直屬一級分行統一清算繳納的辦法。
(一)發生實物黃金交易行為的分理處、儲蓄所等應按月計算實物黃金的銷售數量、金額,上報其上級支行。
(二)各支行、分理處、儲蓄所應依法向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局申請辦理稅務登記。各支行應按月匯總所屬分理處、儲蓄所上報的實物黃金銷售額和本支行的實物黃金銷售額,按照規定的預征率計算增值稅預征稅額,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增值稅。
預征稅額=銷售額×預征率
(三)各省級分行和直屬一級分行應向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局申請辦理稅務登記,申請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按月匯總所屬地市分行或支行上報的實物黃金銷售額和進項稅額,按照一般納稅人方法計算增值稅應納稅額,根據已預征稅額計算應補稅額,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
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應補稅額=應納稅額-預征稅額
當期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的,其留抵稅額結轉下期抵扣,預征稅額大於應納稅額的,在下期增值稅應納稅額中抵減。
(四)從事實物黃金交易業務的各級金融機構取得的進項稅額,應當按照現行規定劃分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
(五)預征率由各省級分行和直屬一級分行所在地省稅務局確定。」
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機構銷售貴金屬增值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13號)規定:「一、金融機構從事經其行業主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或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允許的金、銀、鉑等貴金屬交易業務,可比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機構開展個人實物黃金交易業務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178號)規定,實行金融機構各省級分行和直屬一級分行所在地市級分行、支行按照規定的預征率預繳增值稅,省級分行和直屬一級分行統一清算繳納的辦法。
經其行業主管部門允許,是指金融機構能夠提供行業主管部門批准其從事貴金屬交易業務的批復文件,或向行業主管部門報備的備案文件,或行業主管部門未限制其經營貴金屬業務的有關證明文件。」
Ⅵ 金融行業上崗必備的證件有哪些
我也是金融系的,現在在讀研,我給你粘貼個東西,你看看啊!然後參照自己的能力,看看有哪些通過努力能做到,希望你學有所成!
你學金融,估計以後也有機會進銀行、證券公司啥的,銀行從業資格證和證券從業資格證是最簡單的,對於金融系的學生而言,准備一下就是小菜一碟!
下面我說很有分量的證書吧
注冊金融分析師(CFA)
擁有全球金融第一考的CFA考試在國內的知名度已經很高了,它是證券投資與管理界的一種職業資格認證,由美國「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AIMR)授予。自CFA考試進入中國後,CFA每年的報考人數在成倍的增長,僅今年6月份的考試,報考人員已經達到近5000人。但是考生通過率很低,據了解CFA在全球的認證通過率是五分之一,在中國這個比例更低。
證書含金量:
鑒於CFA考試的正規性、專業性和權威性,其資格在全球金融領域內受到廣泛的認可,成為銀行、投資、證券、保險、咨詢行業的從業通行證。CFA證書持有者包括世界知名金融投資機構的高級工作人員,薪資也相當可觀,CFA在美國年薪多在20萬美元左右。
考試內容:
CFA要求持有人建立嚴格而廣泛的金融知識體系,掌握金融投資行業各個核心領域理論與實踐知識,包括從投資組合管理到金融資產估價,從衍生證券到固定收益證券以及定量分析。考試以全英文的方式進行,須通過3個級別,每級考試時間為6小時。每年的6月、12月在全球近百個國家進行同步考試。中國考生可在上海、北京參加CFA考試。
報考條件:
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相關從業人員。通過CFA高級水平考試者,還需要具備金融、投資、管理等領域至少3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同時又是AIMR的成員,才有資格獲得CFA證書。報考費用:CFA考試報名費約400至900美元不等,包括原版的教材資料費、培訓費,平均考一次得花費兩三萬元。
注冊金融策劃師(CFP)
隨著國內理財熱越來越旺,各行各業對理財專業化程度的需要也越來越高,理財意識的提高,呼籲著更多具備專業技能的理財師。注冊金融策劃師(CFP),就是目前國際上金融服務領域最權威的個人理財職業資格,它是由國際財務策劃人員協會(IAFP)主辦,其人才培養方向是為客戶進行理財的理財規劃師,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與風險偏好,提供包括客戶生活方方面面的全面財務建議,為他尋找一個最適合的理財方式,以確保其資產的保值與增值。目前中國已經成立了金融理財師標准委員會,把CFP相關考試和標准引入到中國,它採用兩級認證制度,即金融理財師(簡稱AFP)和國際金融理財師(簡稱CFP),更切合中國本土特色。
證書含金量:
CFP證書是目前世界上權威的理財顧問認證項目之一,對個人來說,CFP證書是理財專家的身份證明,更是獲得高薪和高職的有力保證。在美國一個CFP年收入都在10幾萬美元以上,而在國內,金融理財規劃師也能達到年薪50萬。目前我國保險業、銀行業等領域的理財規劃從業人員的年收入一般都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而如果拿到CFP證書,薪資還會上漲。隨著WTO市場的開放,銀行對於CFP的需求還會大大增加。
考試內容:
CFP認證包括培訓、專業考試、職業道德考核等幾個步驟。其中,專業考試包括理財規劃概論、投資計劃、保險計劃、稅收計劃、退休計劃與職工福利、高級理財規劃6個模塊,且全部採用英文試卷。
報考條件:
報考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財經知識和英語基礎,而且還要具備在銀行、基金、保險、證券等相關金融行業的工作經歷。
報考費用:目前CFP國內培訓與考試費用大約在1.5萬至2.5萬之間。
金融風險管理師(FRM)
風險管理涵蓋眾多領域,在日益復雜和全球一體化的金融市場和商品市場中,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風險的作用越來越大,無論是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還是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都對加強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隨之帶來的結果就是:金融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金融風險管理師(Financial Risk Manager,FRM)就是針對金融風險管理領域的一種資格認證稱號,該認證確定了專業風險管理人員應掌握的風險管理分析和決策的必要知識體系,由美國「全球風險協會」GARP組織考試並頒發證書。GARP是一個擁有來自超過130個國家3萬多名會員的金融協會組織,主要由風險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從業者和研究者組成。證書含金量:FRM認證體系得到歐美跨國企業、監管機構及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的認可,成為許多跨國機構風險管理部門的從業要求之一,目前金融風險管理師的平均年薪已達15萬元,通過FRM考證者被國內金融機構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
考試內容:
FRM進行全英文考試,考試只有一級,時間為5小時,全部是標准化試題,140道左右的多項選擇題。考試內容包括市場風險衡量與管理、信用風險衡量與管理、操作與整體風險管理、法律、會計與倫理等,復習備考時間約為14周。每年11月中旬舉行一次考試,在國內北京和上海設有考點。
報考條件:
報考條件較為寬松,對報考者的學歷、行業沒有限制,在校大學生也可報考。目前在考人員主要有金融機構風控人員,金融單位稽核、資產管理者、基金經理人、金融交易員(經紀人)、投資銀行業者、商業銀行、風險科技業者、風險顧問業者、企業財會與稽核部門、CFO、MIS、CIO。其中大部分為服務於大型企業與金融業工作者為主。
證書獲得:
應考人員FRM考試分數線達標,在金融風險管理或貿易、投資管理、經濟、審計等相關領域至少具有兩年的工作經驗,同時又是GARP會員方能被授予FRM資格證書。
考試費用:參加FRM認證考試的費用成本較高,每次考試收費不低於500美元,國內相關培訓費用也動輒萬元人民幣
保險精算師(FIA)
在中國屬稀缺資源的精算師,其薪酬因所聘精算師成本和國際慣例也變得內外有別。如現在中國身價最高的精算師——平安保險公司的Steven.Mile,據估計,他的身價至少為每年300萬人民幣,國內精算師的身價僅為50萬至60萬人民幣。能否支付精算師高昂的薪水並且公平地僱用精算師,這
是薄衛民和他的朋友們經常討論的問題,突破這一問題的瓶頸在於人們對精算師的認識。
■職業描述
精算師是運用精算方法和技術解決經濟問題的專業人士。精算師傳統的工作領域為商業保險業,主要從事產品開發、責任准備金核算、利源分析及動態償付能力測試等重要工作。
■職業資格
1999年7月16日,中國舉行首次精算師資格考試。考試分為准精算師和精算師兩部分。考生通過全部九門課程考試後,將獲得准精算師資格。獲得准精算師資格的考生,通過五門精算師課程的考試並滿足有關精算專業培訓要求,答辯合格後,才能取得《精算師考試合格證書》。
■職業現狀
目前,國內已有40名學員獲得了准精算師資格。據了解,上海10家人壽保險公司僅有精算專業人員30多人,遠不能滿足保險業發展的需求。專家認為,精算在中國發展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能否支付精算師高昂的薪水並且公平地僱用精算師。另外,精算師在利用現有條件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時,更應注重職業標準的維護。
■職業趨勢
精算師的誘人之處首先表現在精算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有人說,按英國標准來講,中國只有兩個精算師,而按美國精算師學會的名單,中國尚不存在一個合格的精算師。事實上,中國有些具有不同資格的精算師,但整體水平仍需加強。據預測,我國未來五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
注冊會計師(CPA)證書
主考機構: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適合人群:准備在國內從事會計職業的高級人才。
考試內容: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
考試費用:考試報名費10元,考務費55元/科。培訓費用每科約300元。
點評:注冊會計師考試成績合格後,具有2年以上從事獨立審計業務工作實踐經驗的人員,可申請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方有權簽署審計報告。因此,該證書是取得執業資格必不可少的敲門磚,很多企業在招聘中高級財會人員時,明確要求具有CPA證書。
難度指數:★★★★★ ■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IIA)
考試是由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協會(ACIIA)為金融和投資領域從業人員量身訂制的一項高級國際認證資格考試。通過CIIA考試的人員,如果擁有在財務分析,資產管理和/或投資等領域三年以上相關的工作經歷,即可獲得由國際注冊投資分析師協會授予的CIIA稱號。自CIIA考試於2001年正式推出以來,全球已經有5000多人參加了終級考試,迄今為止,2800多名專業人士已經獲得CIIA稱號。隨著各個區域和國家/地區協會的推廣,CIIA將會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員參考,並擴大其在國際范圍內的影響;一個更加廣泛的全球CIIA聯盟也將逐漸形成。
考試費用: 注冊費為800元/人(含一套指定教材) 考試報名費為2500元/卷 完成終級考試費用合計 :800+2500*2= 5800 RMB (含教材)
財務顧問師(RFC)
財務顧問師和我國目前提出的理財規劃師相近,但財務顧問師(RFC)是被世界各國認可的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認證體系。其主要職責是幫助家庭和個人進行合理的消費、儲蓄、投資、投保以及作未來財務規劃。目前全球有3000多人取得了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的認證資格(RFC),我國大陸的財務顧問師只有幾十人,屬於極短缺人才。財務顧問師由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IARFC)頒發IARFC資格證書。
特許公認會計師(ACCA)證書
特許財富管理師(CWM)
今年8月初,一個來自美國的金融職業資格認證——特許財富管理師(CWM)首批學員畢業。這批主要從銀行、投資顧問公司和保險公司三大行業來的學員獲得CWM後將有資格以獨立理財顧問的身份,為客戶的財務問題出謀劃策。特許財富管理師被認為是美國本土三大理財規劃管理師之一。特許財富管理師(CWM)有別於先期進入中國的理財規劃師(CFP),它們之間採取的是不同的定位,在市場的推行上不會發生什麼矛盾或者沖突。特許財富管理師主要是通過掌握與個人理財相關的各種不同的金融產品的特點和科學的理財方法,特許財富管理師為個人提供全方位的理財建議,根據客戶的財產規模、收益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制定一套理財方案,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目前在美國已有兩萬名金融人士獲得此證書,他們主要分布在銀行、保險、基金、證券、會計、獨立理財顧問等行業。
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證書
主考機構: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
適合人群:報考CIA需具有學士或學士以上學位、中級及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注冊會計師證書或非執業注冊會計師證書。特定專業高校師生也可報名。
考試內容:包括內部審計程序、內部審計技術、管理控制與信息技術、審計環境四個部分。
點評:CIA得到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內部審計職業認證。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高水平、專業化內部審計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通過CIA考試者往往備受用人單位的青睞。
難度指數:★★★★
美國管理會計師 (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 CMA) 資格認證
CMA考試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IMA)創立的專業資格,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是從美國國家會計協會(NAA)派生出來的,已有103年的歷史,是美國最大的會計師協會之一。IMA目前共有會員約1100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及世界經濟發達國家,CMA與AICPA是美國兩個最主要、最權威的會計師資格,也是全球最權威的會計資格,國際上的會計准則和管理標准,主要是以AICPA和CMA的為准。
在中國由中國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進行考試。
要參加CMA考試,須先申請成為IMA普通會員,對於中國考生,可以通過IMA授權的中國培訓機構的推薦申請入會。通過四門考試後,你必須要符合IMA的規定的資格、操行及二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方可申請注冊成正式會員。
報考條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均可報考CMA/CFM:
1、持有學士學位(任何專業均可);
2、持有各國注冊會計師CPA證書;
3、大學高年級學生;
4、能在一定時間內取得GRE或GMAT 考試50%分值的人士。
考試費用:一般考生,每科目每次考試費用為60美元;美國大學四年級或研究生,每科目30美元;美國大學專任教師,第一次考試不收費,第二次以後各科目收費30美元。在美國境外地點應考者,不論應考科目多寡,共加收25美元。目前,中國境內考試費每門為165美元。
國際數量金融工程認證(CQF)
CQF(Certificate in Quantitative Finance)——國際數量金融工程認證,是由牛津大學博士、英國皇家科學院研究學者、對沖基金創始人Paul Wilmott等組成的國際知名的數量金融專家團隊設計推出的國際數量金融工程認證。CQF總部設在英國倫敦金融城,美國紐約、中國北京等分別設立培訓中心。CQF以國際領先的師資力量、高端前沿的知識體系、實用高效的教學模式,打造國際金融英才!目前,許多取得CFA證書的專業人士,都來參加CQF培訓。CQF在國際上贏得了一致的認可和高度贊譽,其學員絕大部分就職於高盛、美林、摩根、匯豐、花旗、巴克萊、荷蘭銀行、美洲銀行、國際清算銀行、畢馬威等.
目前已有CQF含金量超越CFA趨勢,而其入門條件也十分苛刻,不僅英語水平要達到非常高的水平,高等數學的基礎也要非常扎實,概率微積分等都要能運用自如.
管理會計師考試CIMA
CIMA是世界上最大的管理會計師考試、管理與認證機構,同時它也是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的創始成員之一,目前擁有15萬會員和學員,遍布156個國家。CIMA成立於1919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在澳大利亞、紐西蘭、愛爾蘭、斯里蘭卡、南非、尚比亞、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和大陸均設有分支機構或聯絡處。
CIMA資格在國際商界享有近百年盛譽,世界知名跨國企業,如聯合利華、殼牌、福特等,都對其推崇備至,它們除了招聘CIMA會員外,還定期選派雇員參加CIMA的培訓課程。CIMA資格不同於普通會計認證,它以會計為基礎,涵蓋了管理、戰略、市場、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等方方面面的商業知識和技能。CIMA會員不僅精通財務而且擅長管理,除了在企業中擔任財務總監、CFO等,還有許多會員成為了跨國企業的總經理和CEO。
主考機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適合人群:准備出國進修或者准備進入大型跨國企業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需要有一定英語基礎。
考試內容:ACCA有14門考試科目,包括財務報表編制、財務信息與管理、公司法與商法、財務管理與控制、財務報告等。
點評:ACCA證書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被全球許多國家確定為法定的會計師資格,會員可從事審計、稅務、破產執行及投資顧問等專業會計師的工作。
同時,ACCA因其課程的全面性、完善性和綜合性,而被譽為「財會專業的MBA課程」。對希望就職跨國公司財務部門的人員來說,參加ACCA學習,可大大提高財會專業英語水平,熟知相關的國際會計准則,並擁有優秀的財務背景和實務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