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對金融宏觀調控有什麼作用
是央行控制流動性的主要手段之一,當流動性過剩時,適時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減少金融機構的貸款投放比例,預防通漲;當流動性不足時,適時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增加金融機構的貸款投放比例,防止緊縮。
㈡ 存款准備金利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我國的存款准備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來的,近20年來,存款准備金率經歷了六次調整。1998年以來,隨著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我國存款准備金制度不斷得到完善;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存款准備金率進行過兩次調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將存款准備金率由13%下調到8%,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備金率由8%下調到6%。
存款准備金率:
金融機構必須將存款的一部分繳存在中央銀行,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備金;存款准備金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則叫做存款准備金率。
打比方說,如果存款准備金率為7%,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准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3萬元。倘若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到7.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 萬元。
在存款准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准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准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央行決定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是對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旨在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也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㈢ 宏觀經濟學關於"可貸資金的供給"的一個問題。可貸資金供給包括老百姓存款與參與金融機構的資金。。。
這個利率是市場浮動利率。它的降低,由社會投資總需求的降低(或者說增量不如可供貸款增量大)引起的。投資降低(或者增速降低),對GDP是減速效應。
資金總量=貨幣存量*准備金率的倒數*貨幣流通速度。所以資金總量實際上是動態的變化的。當投資不旺,利率下跌,實際上社會的資金總量是縮小的。
㈣ 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對經濟的影響
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我國的存款准備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來的,近20年來,存款准備金率經歷了六次調整。1998年以來,隨著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我國存款准備金制度不斷得到完善;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存款准備金率進行過兩次調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將存款准備金率由13%下調到8%,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備金率由8%下調到6%。
存款准備金率:
金融機構必須將存款的一部分繳存在中央銀行,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備金;存款准備金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則叫做存款准備金率。
打比方說,如果存款准備金率為7%,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准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3萬元。倘若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到7.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 萬元。
在存款准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准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准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央行決定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是對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旨在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也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不減。而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信貸增長過快。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可以相應地減緩貨幣信貸增長,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希望採納
㈤ "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是什麼意思和上調利率有什麼關系兩者有什麼不同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是國家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之一.
利率是中行確定大概的數值,有各銀行做一定浮動而造成的,利息高會造成投資減少,借貸減少。兩者一般是存款准備金率上升的話利率也會上升。
㈥ 關於貨幣貶值危機等方面,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以及銀行方面的利率等調整,想熟知原因,該看哪些書
推薦一本《金融知識國民讀本》,深入淺出,比那些文字晦澀的專業讀物容易讀的多,適合新手閱讀
至於准備金率的問題,參考如下解釋
准備金率:是銀行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
金融機構必須將存款的一部分繳存在中央銀行,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備金;存款准備金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則叫做存款准備金率。打比方說,如果存款准備金率為7%,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准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3萬元。倘若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到7.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 萬元。
在存款准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准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准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我國的存款准備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來的,近二十年來,存款准備金率經歷了六次調整。1998年以來,隨著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我國存款准備金制度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進行調整.
自1998年以來我國存款准備金率進行過兩次大的調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將存款准備金率由13%下調到8%,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備金率由8%下調到6%。 最近的一次是從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即存款准備金率由現行的7%提高到7.5%. 從2008年12月5日起,下調工商銀行(601398,)、農業銀行、中國銀行(601988,)、建設銀行(601939,)、交通銀行(601328,)、郵政儲蓄銀行等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下調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2個百分點。同時,繼續對汶川地震災區和農村金融機構執行優惠的存款准備金率。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將是使銀行的信貸膨脹遭到遏制,不良貸款反彈壓力也將持續存在,銀行業績增長令人擔憂。這些擔憂反映到股票市場上,可能意味著下半年銀行股將難以走強。而如果銀行能夠成功實現向零售銀行業務的轉變,大幅提高中間業務收入,降低對利息收入的依賴,那麼該類銀行無疑將受到投資者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