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接受贈與

金融機構接受贈與

發布時間:2021-06-30 11:28:27

㈠ 贈與屬於形成權,那麼受贈人同意接受贈與與否是否影響贈與關系的成立

贈與合同須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贈與人有贈與的表示,但受贈人並沒有接受的意思,則合同仍不能成立

㈡ 明知財產有會爭議,受贈人還要接受贈與,是否構成犯罪

1、如果財產的來源合法,雖然有爭議但不會構成刑事犯罪;
2、如果來源不合法,則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3、受贈人明知接受財產有爭議仍然接受贈與,財產的合法權利人可以撤銷贈與;

㈢ 關於接受贈與固定資產是否納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五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接受贈與的固定資產,可以合理估價,計算折舊。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接受捐贈稅務處理的通知》[國稅發[1999]195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取消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若干審批項目後續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127號]的有關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接受捐贈的非貨幣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貨物)捐贈,應按照合理價格估價計入有關資產項目,同時作為企業當年度收益,在彌補企業以前年度所發生的虧損後,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數額較大,企業一次性納稅有困難的,可在不超過5年的期限內平均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㈣ 資本公積金里的接受與贈與是什麼意思

資本公積金是在公司的生產經營之外,由資本、資產本身及其他原因形成的股東權益收入。股份公司的資本公積金,主要來源於的股票發行的溢價收入、接受的贈與、資產增值、因合並而接受其他公司資產凈額等。其中,股票發行溢價是上市公司最常見、在最主要的資本公積金來源。
資本公積是企業非經營原因產生的資產增值,是非收益轉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是一種准資本或資本的儲備形式,經過一定的程序可以轉為資本。
盈餘公積金是指企業按照規定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盈餘公積按其用途,分為法定盈餘公積和公益金。法定盈餘公積在其累計提取額未達到注冊資本50%時,均按稅後利潤10%提取,公益金按5%-10%提取。

㈤ 贈與的接受與拒絕是否屬於形成權的一種

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贈與行為也是贈與人單方意思表示而形成法律關系的變更,同樣,受贈人拒絕或接受的意思表示也會是贈與法律關系發生變化,從而亦屬形成權。 追問: 依單方意思表示變更雙方法律關系是形成權的定義!您說贈與並不是形成權的一種,因為其還要取決於被贈與人,才能形成贈與被贈與人的雙方法律關系的變動!贈與的撤銷是形成權的一種!我這里問的是受贈人的接收與拒絕是否屬於,我這里記的不是!我現在想不起來為什麼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記錯了,請您回答一下,最好能解釋一下! 回答: 受贈的接受是贈與法律關系成立的意思表示,贈與人的意思表示屬於形成權,這沒有疑問,但受贈人是否屬於形成權,確實有點迷惑人。受贈的意思表示有三種結果:同意、明示拒絕和不作意思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導致贈與法律關系成立。明示拒絕和不作意思表示導致贈與法律關系不成立。受贈人沒有在法定的時間作出受贈的意思表示,法律推定為放棄。這是法律的擬制,不是民事主體的意思表示,因而不屬於形成權。看來你的意見是正確的,受贈方的意思表示不成立形成權。謝謝你的指正。 追問: 可是我記得老師說贈與人的意思表示不屬於形成權啊。。。。贈與的撤銷權才是形成權!贈與並不一定形成法律關系是么?所以雙方之間的發露關系並沒有產生、變動、或消滅!因此不夠成形成權吧?您說的受贈人的同意不是產生法律關系么?我有點迷糊了。。。。。呵呵 謝謝你的答案!能再和我詳細說說么? 回答: 你老師的意見是正確的。給個資料給你看看:形成權的種類主要有

㈥ 接受捐贈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嗎

接受捐贈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文件規定:納稅人接受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須按接受捐贈時資產的入賬價值確認捐贈收入,並入當期應納稅所得,依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6)金融機構接受贈與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⑴利息支出的扣除。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於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

⑵計稅工資的扣除。條例規定,企業合理的工資、薪金予以據實扣除,這意味著取消實行多年的內資企業計稅工資制度,切實減輕了內資企業的負擔。

但允許據實扣除的工資、薪金必須是「合理的」,對明顯不合理的工資、薪金,則不予扣除。今後,國家稅務總局將通過制定與《實施條例》配套的《工資扣除管理辦法》對「合理的」進行明確。

⑶在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方面,實施條例繼續維持了以前的扣除標准(提取比例分別為14%、2%、2.5%),但將「計稅工資總額」調整為「工資薪金總額」,扣除額也就相應提高了。

在職工教育經費方面,為鼓勵企業加強職工教育投入,實施條例規定,除國務院財稅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㈦ 接受贈與會不會對遺產繼承有什麼影響

接受贈與,不會對進行遺產產生什麼影響的,因為贈與和遺產繼承屬於屬於兩回事.

㈧ 接受贈與固定資產,過去准則如何規定現在最新准則如何規定

由於當時各種制度比較多,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接受固定資產捐贈一般都是計入資本公積;執行某些行業會計制度的,也有計入營業外收入的。

新准則下,接受固定資產捐贈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

㈨ 企業接受贈與固定資產是否納稅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
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應按以下規定確定其入帳價值:
1.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證的,按憑證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帳價值。
2.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入賬價值:
(1)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入賬價值;
(2)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入賬價值。
3.如受贈的系舊的固定資產,按照上述方法確認的價值,減去按該項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余額,作為入帳價值。
根據稅法的規定,對於接受固定資產捐贈的,並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並入一個納稅年度繳稅確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可以在不超過5年的期間內均勻計入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相關會計處理:
1.接受捐贈時:
借:固定資產
貸: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貨幣性資產價值
貸:銀行存款 等科目 (交納的相關稅費)
2.計算交納企業所得稅時:
借: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貨幣性資產價值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准備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接受贈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 瀏覽: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並管理辦法 瀏覽:327
香港金融機構運營人員 瀏覽:11
關聯交易操縱利潤 瀏覽:177
期貨公司員工可以兼職嗎 瀏覽:721
深圳市萬宏泰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109
東方電熱股票吧 瀏覽:29
外匯作為記賬本位幣 瀏覽:369
短線貴金屬是什麼意思 瀏覽:328
石油期貨能放多久 瀏覽:713
全國燃氣價格 瀏覽:135
中原證券考試 瀏覽:17
企業短期融資福建 瀏覽:629
93汽油批發價格走勢 瀏覽:550
基金持倉比率什麼意思 瀏覽:140
牡丹靈通卡被鎖影響網上交易么 瀏覽:689
綿股票 瀏覽:477
萬達輕資產的融資渠道 瀏覽:673
60天的理財產品咋計算 瀏覽:266
域鏈眾籌價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