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確認與計量
會計要素是會計確認的對象,一項經濟業務符合會計要素定義才能予以確認,衍生金融工具亦不例外。
在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中,資產的定義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物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
會計確認是指會計數據進入會計系統時確定如何進行記錄的過程,即將某一會計事項作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獲利潤等會計要素正式加以記錄和列入報表的過程。會計確認用貨幣或其他量度單位計量各項經濟業務及其結果的過程。
會計記錄是指對經過會計確認、會計計量的經濟業務,採用一定方法記錄下來的過程。會計報告是以日常核算資料為主要依據,總括反映企業和行政、事業等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活動情況和經營成果的報告文件。
『貳』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包括衍生金融資產嗎 包括非衍生金融資產嗎還是同時包括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個企業的金融資產,並形成其他單位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可以分為基礎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1)基礎金融工具。基礎金融工具包括企業持有的現金、存放於金融機構的款項、普通股,以及代表在未來期間收取或支付金融資產的合同權利或義務等,如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存出保證金、存人保證金、客戶貸款、客戶存款、債券投資、應付債券等。
(2)衍生工具。衍生工具是指企業會計准則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徵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①其價值隨著特定利率、金融工具價格、商品價格、匯率、價格指數、費率指數、信用等級、信用指數或其他類似變數的變動而變動,變數為非金融變數的,該變數與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關系。
②不要求初始凈投資,或與對市場情況變動有類似反應的其他類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凈投資。
③在未來某一日期結算。
2.常見的衍生工具
(1)期貨合約。期貨合約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存將來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實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標准化合約。
(2)期權合約。期權合約是指合同的買方支付一定金額的款項後即可獲得的一種選擇權合同。目前,我們證券市場上推出的認股權證,屬於看漲期權,認沽權證則屬於看跌期權。
(3)遠期合同。遠期合同是指合同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以約定價值,由買方向賣方購買某一數量的標的項目的合同。
(4)互換合同。互換合同是指合同雙方在未來某一期間內交換一系列現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標的項目不同,互換可以分為利率互換、貨幣互換、商品互換、權益互換等。其中,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比較常見。
如果某項衍生工具不是作為有效套期關系中的套期工具(即規避風險的工具),且其價值變動的結果對持有該項衍生工具的企業來說「有利可圖」,那麼也應當歸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可見,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能是衍生金融資產,也可能是非衍生金融資產。
『叄』 資產負債表中衍生金融資產填啥內容
資產負債表中衍生金融資產填資產負債表外交易(簡稱表外交易)。
衍生金融工具從傳統金融工具中派生出來的新型金融工具。其價值依賴於標的資產價值變動的合約。這種合約可以是標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標准化的。
標准化合約是指其標的資產(基礎資產)的交易價格、交易時間、資產特徵、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標准化的,因此此類合約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貨。
非標准化合約是指以上各項由交易的雙方自行約定,因此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比如遠期合約。
(3)衍生金融資產以什麼計量擴展閱讀
金融衍生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1)根據產品形態。分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四大類。
(2)根據原生資產大致分四類,股票、利率、匯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細分,股票類中又包括具體的股票和由股票組合形成的股票指數;
利率類:以短期存款利率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長期債券利率為代表的長期利率;貨幣類中包括各種不同幣種之間的比值:商品類中包括各類大宗實物商品。
(3)根據交易方法,可分為場內交易和場外文易。
場外交易:交易雙方直接成為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
場內交易: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的交易方式。需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
『肆』 衍生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記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算不算能夠立即還債的現金資產。財務報表計
現金是指庫存現金和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現金等價物。你所說的不屬於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對於股票等,因為風險高,一般不視為現金,而債權需要三個月內到期的才行
『伍』 財務會計 衍生金融工具計量的原則包含哪些內容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貨幣、債券、股票等傳統金融工具的基礎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桿和信用交易為特徵的金融工具。
會計計量是會計信息系統的核心環節,它由計量單位和計量屬性構成。鑒於衍生金融工具總是和金融市場密切相關,其價值也往往隨市場行情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因此IASNo.32就採用了公允價值作為其計量屬性。
FASB把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最具相關性的計量屬性,而對衍生金融工具則是惟一相關的計量屬性。但是准則的制定除了有技術方面的要求以外,還要考慮它的經濟後果。
目前生效的相關准則主要包括FASB的FAS133、137、138和IASC的IAS39《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等,對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都在分類的基礎上採用了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並用的混合計量模式。
基於確認分為初始確認、後續確認和終止確認,計量也應分為初始計量和後續計量。
IASNo.39中規定初始確認以成本計量,就金融資產而言,成本指放棄的對價的公允價值;就金融負債而言,成本指收到的對價的公允價值。交易費用應計入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成本。後續計量時,對於金融資產,應依據金融資產所屬的類別不同,採用不同的計量屬性:
(1)初始確認後,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
(2)不要求按公允價值計價之列且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資產運用實際利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
(3)沒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資產以成本計量。
對於金融負債的後續計量,也應區別不同情況,運用不同的計量屬性來計量。以公允價值計量而形成的利得和損失的列報分為:持有至到期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形成的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凈損益,交易性的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形成的利得或損失可計入當期凈損益也可計入權益的變動當中。SFASNo.115把有價證券區別為三類,並對其計量標准分別做出了規定:
(1)持有至到期日的債權性證券,一般應以各期末的攤余成本計量列示,從而不產生未實現的損益;(2)交易目的的證券,包括債權性證券和權益性證券,均以公允價值計量、報告,但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未實現損益在當期確認;
(3)備供出售的證券,包括債權性證券和權益性證券,同樣以公允價值計量、報告,但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未實現損益應遞延至損益實現。
『陸』 如何理解:企業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資產,若公允價值可計量,則符合資產可計量的特徵。請舉例。
我舉個例子。。1月1日簽訂一份期權內容是,在三個月後可以5元每股的價格購買該股票10000股。現在該股票5元。。兩個月後,該股票漲到6元。預計行權時股票價格為6元。。那麼在2月28日該期權的內涵報酬金額為6-5等於1元每股,合計10000元。。這樣就有可能有人會出價購買這個期權。。這樣,這份期權就有公允價值。。於是就符合資產定義。。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你在簽訂這份期權的時候,幾乎沒有成本。。
我的例子指在講明原理,在實際中,期權的簽訂,評估,公允價值的取得等等,都是由專門機構和證券公司做,這也是很復雜的事情。
中級中,對於這塊內容,只要知道衍生金融工具確認交易性金融資產就足夠了。
『柒』 以交易為目的取得的衍生金融資產應通過什麼科目核算
屬於交易性金融資產,但不通過該科目核算。應該通過衍生工具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