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金融機構借款利息如何核算
一般而言,首先由借貨雙方簽訂的借款合同所確定的利率來計算,這里的利率,根據你借款的期限,可以換算成日利率、月利率或者年利率。在你支付借款利息的時候,對非金融機構而言,多通過「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此外,如果是你說的情況,依據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及相關規定,你要為你支付的利息代扣代繳營業稅(稅率為5%),如果你是向個人借款,依據最新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你要為其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此外,依據最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之規定,你在年終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支付的利息扣除限額不得高於同期同類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出的額度,超過部分,要作納稅調整增加項處理。
2. 向非金融機構借款時的利息率是多少可以在所得稅稅前允許列支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一、關於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確定問題
根據《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准予稅前扣除。鑒於目前我國對金融企業利率要求的具體情況,企業在按照合同要求首次支付利息並進行稅前扣除時,應提供「金融企業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情況說明」,以證明其利息支出的合理性。
「金融企業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情況說明」中,應包括在簽訂該借款合同當時,本省任何一家金融企業提供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情況。該金融企業應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成立的可以從事貸款業務的企業,包括銀行、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是指在貸款期限、貸款金額、貸款擔保以及企業信譽等條件基本相同下,金融企業提供貸款的利率。既可以是金融企業公布的同期同類平均利率,也可以是金融企業對某些企業提供的實際貸款利率。
所以這個提法不正確,只要符合上述條件均可以扣除
3. 向非金融機構借款時的利息率是多少可以在所得稅稅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准予稅前扣除。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進一步明確,鑒於目前我國對金融企業利率要求的具體情況,企業在按照合同要求首次支付利息並進行稅前扣除時,應提供「金融企業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情況說明」,以證明其利息支出的合理性。
(3)非銀行金融機構利率確定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第一:通常以純所得為征稅對象。
第二:通常以經過計算得出的應納稅所得額為計稅依據。
第三:納稅人和實際負擔人通常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直接調節納稅人的收入。特別是在採用累進稅率的情況下,所得稅在調節個人收入差距方面具有較明顯的作用。對企業徵收所得稅,還可以發揮貫徹國家特定政策,調節經濟的杠桿作用。
第四:應納稅稅額的計算涉及納稅人的成本、費用的各個方面,有利於加強稅務監督,促使納稅人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和改善經營管理。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所得稅收入在中國稅收收入中的比重很小,所得稅的作用微乎其微,這種狀況直到改革開放,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營企業"利改稅"和工商稅制改革以後才得以改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所得稅
4. 是不是金融機構的利率一定比銀行高
金融機構是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基金公司、信用社、財務公司等機構,目前只有銀行以及信用社有房貸業務,其他金融機構沒有開展,而且非銀行金融機構一般只有臨時、短期周轉性貸款,不提供長期貸款,
5. 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可以浮動多少
同期銀行貸款的4倍。現在也就是24-27%
6. 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最高可上浮多少
貸款利率執行人民銀行的規定。如遇法定利率調整,期限為1年以內的,執行合同利率,不分段計息;期限為1年以上的,則於次年初執行新的利率;
7. 銀行和民間等其他金融機構利息計算方法。
回答如下:
1、銀行及其他一些金融機構的利息計算方法,其基本公式是:本金*利率*期限。其中:利率有年利率(用%號表示)、月利率(用‰號表示)及日利率(用萬分之幾表示)。央行公布的利率都是年利率,比如央行規定的一年期的貸款利率為6.56%,換算成月利率為:6.56%/12=5.46666‰,換算成日利率為:6.56%/360=萬分之1.82222。
按以上利率:
例1:貸款10000元,期限一年,到期利息是:10000*6.56%*1=656元;
例2:貸款10000元,期限9個月,到期利率是:10000*(6.56%/12*9)=492元;
例3:貸款10000元,期限280天,到期利率是:10000*(6.56%/360*280)=510.22元。
銀行存款的計算方法也是如此。但房貸的計算方法不是這么地簡單,因為房貸是每月要還款的,而且還款的方式也有多種,所以有專門的計算方法和公式。
2、民間的利息計算方法,一般以月為單位來計算利息,利率一般稱為「分」、「厘」。一分息就是以一元為單位,一個月要付利息1分錢,二分息就是一元錢借一個月要付2分錢。一分五厘就是一元錢借一個月要付利息1.5分錢。
例1、借款5000元,期限3個月,月息一分,到期利息:5000*0.01*3=150元(每月50元);
例2、借款100000元,期限半年,月息一分3厘,每個月的利息是:100000*0.013*1=1300元;半年的利息是:100000*0.013*6=7800元。
8. 非金融機構借款利息的計算
還是看利率
非金融機構的利率,可能比銀行高很多,注意風險
9. 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約定利息借款給個人,合法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之間的借貸屬於民間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無效:
(一)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非法集資;
(二)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
(三)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
(四)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
借貸利率超過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4倍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民)發〔1991〕21號《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定辦理。
我剛從我的經濟法寫上抄下來給你,希望能幫到你
10. 如何確定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標准 (企業所得稅)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通知》(銀發[2004]251號)規定:(一)金融機構(城鄉信用社除外)貸款利率不再設定上限。商業銀行貸款和政策性銀行按商業化管理的貸款,其利率不再實行上限管理,貸款利率下浮幅度不變。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仍實行上限管理,最大上浮系數為貸款基準利率的2-3倍,貸款利率下浮幅度不變;(二)建立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制度。金融機構以人民銀行規定的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為上限,實行存款利率下浮制度。即人民幣存款利率下限為0,上限為各檔次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可根據其自身經營狀況,自主確定實行存款利率下浮的具體水平和時機,並報人民銀行備案。因此,貸款利率上浮、下浮已經成為一個合法制度。
在稅收實踐中需要釐清一個概念:土地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對利息費用扣除有不同政策規定,兩者不存在直接關系,納稅人分別按相應規定進行稅收處理。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一)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准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也就是說,只要該金融機構經過人民銀行、銀監會認定為合法金融機構,企業向其貸款利息均可按規定扣除;(二)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這部分在實踐中主要執行貸款基準利率。
有關具體辦理程序方面的事宜請直接向您的主管或所在地稅務機關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