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託銷售怎麼談渠道,渠道主要面向銀行方向 請問還可以做哪些渠道。
現在渠道很多啊
部分商業銀行有直接的代銷,一些三方理財機構再大量尋找項目,
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很多都靠這個賺外快的
有些證券銷售能力非常強的
Ⅱ 信託如何銷售
信託源銷售方法:
最關鍵的是多建立和各個銀行和三方公司的人脈渠道;
再尋找一些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作為補充;
信託行業人脈是核心,渠道為王;
產品理解也很簡單:融資主體,抵押物,還款來源,資金投向;
針對這些元素指定產品結構,風控措施;
平時工作之餘多關心行業動態。
Ⅲ 信託公司將高風險和低風險理財產品捆綁銷售合規嗎
如果產品合規的話,捆綁銷售沒有問題。
關鍵是投資者要做好判斷。
看看相關的理財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Ⅳ 我想問一下信託公司合規部主要是做什麼工作的,是和法律,風險之類的有關嗎
合規部主要存在於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等。
合規部主要工作職責一般為:根據監管要求和公司的實際需要,參與制定並完善公司各項業務流程制定和與風險管理相關的各項制度;對部門進行合規性監督和檢查;對業務部門送審的項目風險評估報告進行合規審查,提出獨立審查意見;針對公司各部門提出的關於的合規方面的疑問,進行解釋說明,以指導公司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符合外部監督的要求;根據監管規定和行業自律規則等有關要求對公司內部架構、流程設計提供合規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等;完成部門經理交辦的其他工作。
Ⅳ 信託銷售怎麼樣
一般超過10個億的大額資金信託項目才會找銀行的總部合作,然後經過銀行的理財,分到下面的每個分行支行,不過這樣的話收益率比較低,或比同期的銀行理財產品高一些!客戶直接咨詢銀行的理財經理就可以了!不過大部分的信託都是通過信託公司自己的銷售渠道來銷售,像中信信託可以直接通過自己的銀行來銷售,現在市面上比較多的是第三方理財,他們相當於中介,來代賣信託產品,這兩年的投資方式來看,信託還是相當不錯的,比起銀行的理財產品,證卷,基金,期貨等,收益率比較高一般百分之十左右,風險由於一般大的信託公司發行的都是有政府保證的,風險較低,要是從事這個行業的話,入門比較低,上手也比較快,主要是電話銷售,剛開始比較困難,一個個打電話,但是要是身邊有資源可以利用的話相當的好做,一個100萬的信託合同可以達到百分之一五左右的回扣,好好做,堅持下來,認識更多的客戶,你會越走越高,當然也可以試著往理財經理這個方向發展!
Ⅵ 個人能否為信託公司介紹客戶是否合規能如何變通
當然客戶,你可以找信託公司的業務員,或者三方理財公司,通過他們來對接信託公司,這樣就不涉及違規問題
Ⅶ 如何看待信託業務創新與交易結構合法合規之間的關系
金融合規與創新,好似射擊。相同的本質需求等於靶心,創新是內環,合規是外環。射擊的法則是以擊入環內(合規)為前提,盡可能進入內環(創新),以靶心(本質需求)為最終目標。那麼,對於金融企業而言,合規與創新的「射擊論」應用則是:金融企業在合規基礎之上,通過建立能夠化解或弱化系統風險的多項科學合理的配套制度,推動金融創新,帶動金融市場走向深度發展與變革,從而實現最大化滿足人們需求的終極目標。
■安曉博
今年3月份以來,央行密集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等相關政策文件,因風險不確定性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同時叫停條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互聯網金融迎來密集監管。
毋庸置疑的是,合規經營是金融企業生存及發展的基礎,是不可動搖的基石。金融企業歸根結底是承擔風險獲得收益的特殊企業,成功的金融企業就是在風險最小化與收益最大化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
當前,在宏觀環境及市場等變數發生明顯變化時,合規政策是否需要與時俱進就不得不提及創新的行為和概念。創新是建立在改變基礎上的無止境滿足人類需求的認識能力和行為方式。合規是為滿足人們獲取最大化收益需求的行為准則。從本質上看,二者都是為了實現人們的需求,創造最大化的價值。二者的核心是重疊的。
然而,在過去十幾年的金融機構改革進程中,因創新不足導致的金融機構經營效率低下問題束縛了我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合規與創新似乎看來又形成悖論,二者有著分立的邊界。
再看創新的定義,創新是人類對於發現的再創造,是對於物質世界的矛盾再創造。人類通過物質世界的再創造,製造新的矛盾關系,形成新的物質形態。由此來看,顯然解決矛盾,再造矛盾是一個自然循環,而連接這一循環的有效手段便是無止境的創新。解決合規與創新的矛盾那就是創新,用創新才能對不同利益群體進行重新分配再造,事物才能連綿不絕地發展。合規與創新二者實則有交集。作為信貸也是一樣,首要的是誠信合規的經營,但如果要讓人們享受到金融帶來的商業價值及社會價值,則需要不停地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讓人們享受到金融帶來的便利。
處於風口浪尖的馬雲說:「創新者往往不是在成功前被弄死,就是在成功以後被恨死。創新者會死,但創新不會死。」
金融合規與創新,好似射擊。相同的本質需求等於靶心,創新是內環,合規是外環。射擊的法則是以擊入環內(合規)為前提,盡可能進入內環(創新),以靶心(本質需求)為最終目標。那麼,對於金融企業而言,合規與創新的「射擊論」應用則是:金融企業在合規基礎之上,通過建立能夠化解或弱化系統風險的多項科學合理的配套制度,推動金融創新,帶動金融市場走向深度發展與變革,從而實現最大化滿足人們需求的終極目標。
Ⅷ 個人能否為信託公司介紹客戶是否合規如何變通
不能,信託客戶只能由金融機構來介紹,然後信託公司給予介紹客戶的信託公司財務顧問費用,其他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信託公司那裡得到相應費用,需要變通的方法才行,如信託公司把產品包銷給某金融機構A,A機構再把產品分銷給機構B(一般為三方財富機構),個人再把客戶介紹給三方機構;另一種辦法是個人把客戶介紹給信託公司的銷售人員,信託公司的銷售人員把相應獎勵給介紹人。
Ⅸ 如何銷售信託
通過第三方理財平台,或者通過銀行代理,或者自己尋找有能力做信託的個人和機構
Ⅹ 信託收益如何有沒有風險
不可能沒風險,沒風險只是個故事
信託理財是理財產品,但是有風險,過去10年,很多公司銷售時承諾保本,後來信託公司無法保本,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問題,結果所以銀監會禁止信託公司公開宣傳,2011年,信託管理的資金超過公募基金
大多數企業因為有瑕疵,無法從銀行獲取貸款,所以就像信託融資,當然,信託拿到的利息也較高,這裡面,信託公司再打包成產品銷售,轉移風險
信託產品分為這么幾類
1 融資企業公司股權質押,企業破產了,拿什麼還錢
2 擔保公司擔保,建議搜索擔保公司破產跑路的案例,某家注冊資金13億的擔保公司,只有2個人,這家公司專門是給某信託做擔保的
3 企業法人個人擔保,它可以把財產轉移給孩子來規避
4 地產類,開發商工程進度無法完成,銷售情況不理想,都會導致本金損失
5 礦產類,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只有開采證便融資,一旦礦脈不理想,會產生損失,地產礦產是風險最高的,也是收益最高的,我們賣這類信託,有3%的提成,這是什麼概念呵呵
6 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這其中又分為流通股質押以及非流通股質押,風險最低,所以收益也最低,
非流通股,只能通過場外市場交易,出售時價格會打很大折扣,
流通股,國內質押的流通股,絕大多數都是解禁股,需要交20%的紅利稅,也就是1億的股票,賣出後只有8000萬現金回來,另外,信託是剛性兌付的,也就是一定要賣出股票,幾個跌停,就會觸及本金損失
7 金融股權質押,因為沒有上市,出售時價格會打很大折扣,2011年11月份,某上市公司,把業內評估價14元的股票以4元左右出售(公開信息,可以查)
8 寫字樓質押,房產,風險較高,收益較高,雖然抵押了,但是融資方往往在民間有借貸,在實際案例中,法院並不會強制執行,可以搜索相關案例,或者咨詢律師(案例而非理論)
很多人銷售信託時,會承諾保本,這個能夠做到保本的原因,是信託公司新發單一信託填補漏洞,某信託公司幾億注冊資本管理2000多億,實際上風險最大,因為拆東牆的游戲玩的最大
某信託公司,只是某財政廳裡面有個辦公室,只有2個人,完全是民族政策造就的
某家信託公司,注冊資金只有幾億,卻管理了2000多億,安全性行業倒數
某家信託公司,有個注冊資本十幾億的擔保公司,只有2個員工,專門給其信託公司擔保
有五家信託公司,被銀監局窗口指導
不過提一句,銀行的「某些」產品,收益在5%-8%,銀行的提成就有4%-6%
風險收益成正比,也要辯證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