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商貸是什麼
微商貸是一種為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提供的貸款服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
微商貸是金融機構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推出的一種信貸產品,旨在解決這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短期資金缺口問題。
二、特點
三、適用對象
主要面向有穩定經營、良好信譽但缺少抵押物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四、服務機構
包括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平台等,這些機構根據自身的風險評估標准和業務流程,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貸款服務。
『貳』 微店擬在科創板上市,錯失社交電商紅利後要靠什麼扭轉局面
2月2日,據《科創板日報》報道,微店集團於2020年10月同東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計劃以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或存托憑證的方式在科創板掛牌上市。
微店集團(曾名為口袋購物)成立於2011年。起初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電商導購,2014年內部孵化出一款名為「微店」的APP,定位為幫助微商在微信內開店的工具,提供商品管理、訂單管理、銷售管理等功能。
當時,微信已有近4億月活用戶,其中活躍著大量微商,希望通過微信群和朋友圈營銷賣貨。微店是國內最早一批捕捉到社交電商紅利的創業公司之一。這款應用吸引商家的一大原因就在於,可以在微信體系中自主分發鏈接,並與社交結合進行導流獲客,因而在某種程度上有成為微信生態內淘寶的潛力。
事實上,微店上線後一度確實廣受歡迎,不到9個月時間內,就吸引超過1200萬家店鋪入駐,成交額超過150億元。極大的想像空間和創新的模式也獲得了風險資本青睞。2014年,微店接連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H Capital、DST、老虎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
但在極盛之後,微店很快開始走下坡路。
「從工具到流量,一站式解決社交網路開店的所有問題。」是微店官方介紹中對自身的定位。但實際上,微店自始至終都沒有解決電商領域最重要的流量問題。
「我的店鋪在前端頁面上有大咖展示位,但很少有人通過這個窗口成為我的顧客或者分銷商。去年618購物節的時候,嘗試過上首頁的活動,但並無多少銷售轉化,就慢慢放棄了。」一位微店店主對界面新聞說,「商家選擇平台,更多是希望被更多買家看到,而微店對這方面的幫助不大。現在我的主要精力在經營自己的微信群。」
幾乎同一時期,拼多多橫空出世,憑借創新的拼團裂變玩法,極大地降低商家的獲客成本。拼多多真正抓住了微信生態中的社交紅利,至今已經成長為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電商巨頭。
無法為商家創造新的流量,微店的價值大大縮減,更多呈現出工具屬性。但在工具方面,也有商家反映其後台系統不夠方便易用。
前述微店店主告訴界面新聞,賣貨有直接向顧客銷售和通過分銷商銷售兩種方式,但微店對這兩類方式在某些設置上不夠靈活(比如是否包郵,只能選擇都包郵或者都不包郵)。她還時常聽到顧客抱怨,微店的付款方式非常難用,「經常會看到有客人在後台拍了N多次都不付款,類似支付這樣的基礎功能不夠便捷。」
除了開店工具外,後期微店也嘗試過不少新業務,包括團購、外賣,也圍繞商家端做過培訓。但這些新業務並未成長壯大,反而分散掉公司不少精力。自2014年之後,微店再無新的融資消息傳出。據36Kr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隨著數據下滑嚴重,微信內部將微店從最高級的戰略合作夥伴下調了幾級。
同以微信生態內的開店工具起家,與微店主營業務相似的有贊已於2018年在香港上市,截至2月4日收盤,市值為611億港元(約509億人民幣)。有贊2020年服務商家的年交易額為1037億元。微店官網顯示,目前微店的入駐商家超8000萬,年交易額超1000億,在架商品數超過30億。
『叄』 年砸15億廣告費,「第一微商」沖擊「港股國貨美妝第一股」
據大象君了解,近期,韓束、一葉子的母公司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美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意圖沖刺「港股國貨美妝第一股」,摩根大通、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上美集團此前曾計劃沖刺A股,後轉戰港股。2021年2月,上美集團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准備在A股上市,但最終未成形。一年後,2022年1月,上美集團轉而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在今年7月,其申報資料失效。這是時隔9個月後,上美集團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上美登上資本市場的迫切之心可見一斑。
「第一微商」IPO
上美集團創始人呂義雄,是潮汕人。和很多潮汕富豪一樣,呂義雄白手起家,頗有經商天賦,他曾評價自己是「天生就喜歡做生意的人」。
最早,呂義雄在西安康復路批發市場做批發生意,並一度做到了批發市場前五名。2002年,他有了自創品牌的想法,離開西安到上海成立了一家化妝品公司,創辦了核心品牌韓束。
韓束創辦之時,正是我國國貨化妝品的第一次創業浪潮,丸美、珀萊雅、自然堂、相宜本草等都是在2000年左右成立的。
當時,資生堂、雅詩蘭黛等國際大牌已經陸續進入中國,在搶占高端市場的同時,它們還通過並購的方式拿下了小護士、羽西等頗有名氣的本土品牌,搶占渠道和市場份額。
跟實力強大的外資品牌相比,韓束等剛崛起的國貨品牌要「弱小」得多,它們沒能力「正面出擊」只能通過定位、渠道等「側面夾擊」。
國際品牌在一二線城市,韓束就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大力拓展三四線城市;百貨、超市等重點線下渠道被國際品牌占據,韓束就選擇突破電視購物渠道。
呂義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2012年韓束在電視購物的市場佔有率已經接近40%。
通過電視購物積累到第一桶金後,呂義雄宣布重回線下渠道。他的想法是,經過10年發展,同時期成長起來的化妝品企業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韓束想要成為國內一線品牌,就必須在線下實體通路成為強勢品牌。
對化妝品企業而言,想要形成品牌力,爆款產品和營銷缺一不可 。2012年,韓束推出的韓束紅BB霜成了公司之後很多年內的爆款產品,在營銷方面,韓束不僅簽約了林志玲做代言人,還大手筆做起了電視廣告。
江蘇衛視、湖南衛視、天津衛視等眾多電視台的王牌節目都有韓束贊助。據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這3年間,韓束電視廣告刊例費用分別達到了2.12億元、4.49億元以及5.17億元。
2014年和2015年,韓束分別花2.4億元和5億元冠名《非誠勿擾》。其中,2015年韓束的5億元冠名,還創下了中國電視史上的投放新高,成為" 中國廣告史第一大單 ",並在全國范圍投放萬達影院,開啟長達4年的大熒幕 " 霸屏 "。
2014 年,微商模式在國內大火,於是上美集團還專門成立了微商事業部,並曾創下 "40 天銷售一個億 " 的戰績,因此有了 " 第一微商 " 的稱號。
但最後又因為被質疑 " 傳銷 ",只得隨即取消了該部門,但不得不說的是,韓束確實藉此收割了大波紅利,據媒體報道,2015 年韓束零售額達 90 億,接近巴黎歐萊雅在中國的銷售額。
但最後又因為被質疑 " 傳銷 ",只得隨即取消了該部門。但不得不說的是,韓束確實藉此收割了大波紅利,據媒體報道,2015 年韓束零售額達90億,接近巴黎歐萊雅在中國的銷售額。
年砸15億廣告費
持續性地投入科研是上美集團提出的成功關鍵因素,但從投入金額來看,營銷才是其支出重點。
上美集團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分別產生研發開支0.83億元、0.77億元、1.05億元及0.5億元,分別占收入的2.9%、2.3%、2.9%及4.1%。同時,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擁有204人的研發團隊,其中81人持碩士或以上學歷,約占研發團隊的39.7%。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美集團對營銷方面的投入。報告期內,上美集團所產生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13.25億元、15.36億元、15.72億元及6.08億元,分別占對應年度總收入的46.1%、45.4%、43.4%及48.2%。據披露,在上述銷售及分銷開支中,營銷及推廣支出佔了大頭。2019年,上美集團營銷及推廣開支超過8億元,2020年及2021年,營銷及推廣開支均超過10億元。
據此計算,上美集團每年在營銷推廣方面的支出約是其研發投入的十倍。
港股國貨美妝第一股
天眼查顯示,成立至今,上美集團僅進行過兩次融資。 2015年,上美集團完成4億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聯新資本、中信資本以及前上海家化總經理葛文耀的個人投資,並創造了當時本土化妝品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轟動行業。彼時,正是公司發展得如火如荼之時,呂義雄甚至在朋友圈喊出「五年內一葉子年零售要到130億、年回款60億」。
也正是在同一年,上美集團將之前的名稱「上海卡卡化妝品有限公司」改為「上海上美化妝品有限公司」,並首次提及上市計劃,放出豪言稱要在2018年上市。 之後的幾年裡,上美確實發展迅猛。有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上美的銷售回款從3億元快速增長至48億元。同時據歐睿咨詢數據,2017年,韓束以2.6%的市場份額成為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本土化妝品企業。
但是,隨著國內不少美妝品牌紛紛走向資本市場,比如同期成立的丸美、御泥坊、珀萊雅,或者後起之秀逸仙電商、貝泰妮均已成功上市,但上美集團卻遲遲沒有動靜。
2020年11月,上美集團完成5億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雅戈爾、旭日紫金及百銀投資。一個月後,又將公司類型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從中便可以看出上美集團對於上市的強烈渴望。
到2021年2月,上美集團IPO計劃終於有了進展,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A股上市,但隨著A股上市的條件愈發嚴苛,該計劃並未成功。
一年之後,上美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准備港股IPO。據專業人士分析,由於A股上市門檻變得越來越高,上美此舉可能是為了加快上市進程。在同期多數美妝集團都已經上市的情況下,上美難免焦慮。從1月在港交所首次遞交招股書;2月收到證監會國際部下發的境外上市反饋意見;4月收到證監會核准發行批復;但時隔半年之後,7月因申報資料失效而中斷進程。
如今,上美集團第三次沖關,再次遞表闖關港股IPO,終於又離IPO近了一步。若能成功上市,將成為「港股國貨美妝第一股」。
全球第二大化妝品市場
中國擁有全球第二大化妝品市場。據了解,由於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個人消費開支增加,中國的化妝品市場由2015年至2020年呈現快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者對高質量產品需求的增加,國內化妝品市場成為擁有廣闊發展空間的藍海市場。
據報告,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預計2025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市場規模將達13,102億元,同時2020年至2025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期為9.2%。
受到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大眾消費習慣轉變帶動,中國化妝品人均開支於2020年達到人民幣599元,由2015年至202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1.4%,並預計於2025年將進一步達到人民幣917元,復合年增長率為8.9%。護膚品市場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人民幣2,046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幣4,10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4.9%。預期由2020年至2025年繼續以復合年增長率10.0%增長,而市場規模將於2025年前達致人民幣6,619億元。
坐擁全球第二大化妝品市場,未來國貨美妝又將誕生多少個IPO,值得期待。
『肆』 金融微商是什麼
金融微商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和商業模式。
金融微商的概念
金融微商是金融行業與微商模式的結合體。它將傳統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微商這一渠道進行推廣和銷售。通過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線上平台,金融微商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如投資咨詢、保險咨詢、理財產品銷售等。這種方式既能讓金融服務更便捷地觸達消費者,也能讓金融從業人員利用微商模式發展個人社交網路中的潛在客戶和客戶關系,擴大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這種創新的商業模式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對金融服務快速便捷的需求。
金融微商的特點
金融微商的核心在於利用社交網路平台實現金融服務的普及化和個性化定製。其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突破了傳統金融服務的時空限制。金融微商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金融服務的全天候在線交易和咨詢,使得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得服務支持。
其二,具備更強的互動性。藉助社交媒體功能,從業者能夠及時解答用戶的疑問和關切,實現了更加高效的客戶服務體驗。
其三,金融服務產品更加個性化。通過數據分析與用戶行為研究,金融微商可以為用戶提供量身定製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組合,滿足個性化的金融需求。
其四,運營模式創新性強。相較於傳統金融機構嚴格的業務流程和運營模式,金融微商更靈活多變,更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變革和用戶需求的變化。
其五,基於社交網路的推廣更具擴散效應。金融微商可以利用人際社交網路傳播金融產品信息,快速吸引目標客戶群體。
其六,靈活的交易模式及豐富的金融產品供給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與偏好。無論是支付結算還是投融資服務,金融微商都能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服務體驗。
最後,在金融風險控制方面也具有高效性,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總之,金融微商以其便捷性、互動性、個性化定製等特點正成為金融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伍』 微商貸工作:銀行金融的創新與挑戰
銀行微商貸工作是銀行金融創新的重要一環,既帶來了諸多優勢,也面臨著不少挑戰。
一、銀行微商貸工作概述
銀行微商貸是指銀行通過互聯網渠道向微小企業主提供的小額貸款服務。該業務模式快速、便捷、門檻低,旨在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隨著電商和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小微企業數量急劇增加,對資金需求也日益旺盛,銀行微商貸業務應運而生,成為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二、銀行微商貸工作優勢
三、銀行微商貸工作挑戰
四、建議
綜上所述,銀行微商貸工作既帶來了金融創新的優勢,也面臨著風險控制、競爭加劇等挑戰。銀行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機制,以應對這些挑戰,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陸』 淘寶第一家三金冠店主年入7億,做微商竟然上市了,還是馬雲徒弟,你咋看
說起電商平台的「黑馬」,那肯定有拼多多的一席之地,雖然說拼多多一直被詬病貨品質量不行,甚至還出現假貨的情況,但是絲毫擋不住成為我國首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電商平台。就在五一勞動節,當大家都在享受假期時,有一家企業在5月3號正式上市,它就是雲集。和拼多多一樣,雲集也是誕生於2015年的社交電商平台,當時,大家對於社交電商這個名詞基本上很陌生,就像現在的「新零售」一樣,但是雲集和拼多多一樣,突破重圍,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大佬的夾擊下存活下來,而雲集的老闆,任何人都想不到,還是馬雲的「徒弟」,曾經是個開淘寶店的。
為什麼說肖尚略是馬雲的徒弟?因為肖尚略在2018年的時候正式成為了湖畔大學的學員,而這所湖畔大學是由馬雲,柳傳志,史玉柱等9名企業家一起創辦的,而且馬雲是校長,如果放在古代,馬雲就是師傅,入學的肖尚略可不就是徒弟了?在每一個學生入學之後,馬雲會親自給他戴上校徽,和肖尚略同期的學員都是頂尖的企業家,例如說有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每日優鮮CEO徐正等。
肖尚略目前是雲集的最大股東,個人持股46.4%,並且在准備上市之前的融資中,雲集也引進了以鼎暉投資為首的多家投資機構,這幾家股東也是目前雲集最大的幾個非自然人股東。
很多人到現在還在疑惑,雲集到底是怎麼突出重圍最後上市的呢?其實小編覺得,最主要的還是和它的模式有關,目前雲集已經有了900多萬的付費會員,正是這些會員成了雲集的核心力量,並且客戶粘性非常強,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雲集的「鐵粉」了,所以這也是目前雲集的核心競爭力,是其他的競爭對手所不能比較的。